幾天前,王建南教授身著白大褂出現在筆者面前。手術臺上的他思維縝密、態度嚴謹、一絲不茍;而手術臺下的他思維活躍、待人親切。他娓娓而談,講述了他的求醫之路。
王建南從小喜歡航空飛行器,高考志向是航空發動機專業,然而,母親的一番話,卻改變了他的人生。
“我的母親是醫政干部,她希望我將來能成為一名醫生,同時她不希望我離開廣州,因為家人都在廣州。我很尊重母親,聽取她的建議后便報考廣州醫學院。”王建南說道。
王建南在1982年畢業后被分配到廣州鐵路中心醫院(現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并從事肝膽外科臨床工作。“當時感覺鐵路醫院規模很大,硬件方面也很好。”隨著醫院發展,也就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他發現醫院涌進很多碩士研究生,學無涯,思無盡。他意識到再深造的重要性,于是他決定報考研究生并向日本、英國投送科研標書。
1996年4月,王建南先后收到三份錄取通知,第一份是赴日本留學的通知書;第二份是任中山醫科大學的錄取通知;第三份則是英國倫敦大學的通知。由于最早收到日本的錄取通知,王建南決定赴日本留學。
1996年6月,他進入日本信州大學就讀研究生,參與臨床器官移植實驗方面研究。他感受到日本的人文環境乃至做事態度與方法都很嚴謹,實事求是。“在日本留學期間,我常勤工儉學,曾從事過東芝電腦外殼的塑料沖壓工作。日本人要求非常嚴格,模具制作非常精密,光滑得像鏡子一樣。有些時候由于沖亞機壓力不夠,產品外殼會出現一些小氣泡,這對我們來講可能不算是問題。但他們堅決說不行,要求重做,這一批就會被處理掉。他們制定獎勵機制,每一名工作人員發現產品問題,予以獎勵,我曾因發現一批次品而被獎勵兩萬日元。”
王建南與日本信州大學醫學院肝膽外科黑田孝井教授合影
日本醫生對待醫療科研的嚴謹態度也讓王建南留下深刻印象。“日本人做事情認真,一絲不茍,在手術上要求精益求精,細節處理非常到位。他們在學術研究方面跟歐洲人一樣嚴謹細致,所發表的一些學術論文,數據來源真實可靠,得到行內專家一致認可。”通過一年的臨床實驗學習,讓王建南在臨床肝移植和動物胰腺移植模型方面收獲巨大。王建南在日本留學一年后回到廣州,幾個月后又去了英國。
“1996年我投遞倫敦大學醫學院肝膽外科的一份科研標書得到英國倫敦大學教授們的肯定,他們邀請我過去做實驗并進行基礎醫學研究。在倫敦大學做科研時,我向導師提出想參加PHD課程,肝膽外科教授欣然答應并全額資助學習費用。”王建南說道。
在倫敦大學醫學院肝膽外科實驗室與同學合影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有一天,王建南的導師身邊有一位猶太醫生“跳槽”去了美國,恰好有一臺肝移植手術正等著這位導師去完成。此時,英國導師想起了王建南,就這樣,王建南被臨時安排上臺協助導師做了肝移植手術。手術做完后,導師對王建南刮目相看,稱贊王建南的外科基本功很好,并建議他轉做臨床工作并轉讀MD課程。
王建南與倫敦大學導師B R Davidson教授合影
導師馬上寫了一封推薦信到Home Office機構,相當于國內一個醫療機構的資格考試鑒定機構。1999年,王建南如愿以償地考取了英國倫敦大學皇家公立醫院的醫師執照。
拿到執照后,王建南便開始在英國從事外科臨床工作,開展肝膽胰脾手術,其中肝移植手術完成得最多。他曾在廣州鐵路醫院做過一些肝臟、脾臟、良惡性的胰腺腫瘤切除手術。在日本留學時,他的技藝又得到一個提升。到了英國再做這些手術,駕輕就熟。王建南在英國總共完成200多例手術。
一次巧合被安排上臺做手術,得到稱贊,再考到皇家醫師執照并進行外科臨床工作,一切都非常順利。2002年,王建南又通過論文答辯看,獲得了英國皇家醫學博士學位。他的從醫生涯正值高峰之時,他的想法卻發生了改變。2005年,他作出了讓很多人都為之不解的決定——回國。
王建南說,中國的醫療水平不弱于其他國家,臨床方面甚至已經并列世界先進水平,因此他覺得回國會讓他的專業水平再上一個臺階。同時他認為,中國需要更多的醫生服務病人,這更能讓他發現問題的所在。他希望發現問題后能夠去研究,為中國的臨床醫學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更好地體現一個醫生的價值。
2000年4月,在世界肝膽胰外科學會議中與世界肝膽外科學家Bleajiti M (法國)合影
2005年,王建南回國,來到汕頭大學附屬韶關粵北醫院,擔任了九年的大外科主任。
2012年11月,在世界肝膽胰外科年會(香港)中與澳門外科協會主席霍文遜(霍英東之子)合影
2014年,在世界肝膽胰外科年會(上海)中與倫敦大學同學合影
2015年初,王建南又到廣州復大腫瘤醫院任榮譽院長,在復大腫瘤醫院,王建南成功完成了多臺高難度手術。
2015年8月,王建南為來自江門、患卵巢巨大囊腺瘤的陳小姐做了腫瘤切除,并保留了她的生育功能。
2015年7月底,陳小姐在當地醫院確診患有囊腺瘤,當地醫生建議她接受根治術,切除卵巢和子宮,但她拒絕了。因為她知道,如果切除了卵巢和子宮,她將失去做母親的機會。8月31日,她來到復大腫瘤醫院。由于她的病情比較復雜,徐院長非常重視,馬上組織會診,最后確定由王建南主刀手術。
王建南表示,既要切除腫瘤,又要保有完整的生育能力,整個手術過程不能出一絲差錯。9月7日,在整個外科團隊通力合作下,他成功地將腫瘤完整剝離出來。術中病理檢查結果顯示:腫瘤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是良性的!
術前,小陳腹部高高隆起
王建南教授(右二)成功為小陳切下腫瘤
如今,王建南每天早上七點就已經在辦公室,開始一天繁忙的工作。他的電腦里,一張張照片、一封封患者感謝信記錄了他從醫幾十年的歷程。從國外到國內,他完成各類肝臟手術660臺,完成肝內外膽道內手術1000個,胃癌根治術70臺以上,直腸癌根治術100臺以上,甲狀腺手術300臺以上,乳腺癌根治和改良根治術50臺以上。
談起在腫瘤研究方面的心得,王建南表示:“腫瘤患者即使到了晚期,只要積極配合治療,治療效果是不錯的,尤其是卵巢癌患者。”他還表示:外科手術存在一定風險,會出現并發癥,有些是允許的。但出現并發癥時,外科醫生應勇于承擔責任,要有擔當,必須及時診斷、準確判斷、及時處理?;铙w肝移植是最具挑戰性的手術之一,要求醫生的技術必須精湛精細。
“能為病人解除病痛,是醫生真正感受到驕傲和光榮的事情。”王建南坦言,由于復大腫瘤醫院精細的管理,以及良好的人文環境,醫生們感覺更有用武之地。
“如今75歲的徐克成總院長還堅持常年做科研,為醫生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王建南說。他認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力增強,只要中國的醫生重視臨床研究,中國醫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將會越來越大。
王建南表示,回國就意味要從“心”開始,心態要開始調整過來,重新面對不同環境帶來的挑戰,國外對臨床醫生的評價體系和國內不甚相同,在國外取得的成績是否能獲得國內的認可,這是他回國必須面臨的問題。而他一直致力于將國外所獲得的外科臨床經驗融入到自己的醫療實踐中,不斷更新現代外科新概念、新理論、新知識,跟進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