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醫云:煙熏火燎為之灸,可見煙熏火燎二者兼備才可稱之為艾灸。
艾灸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散寒、溫補中氣、回陽固脫、消瘀散結、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清熱解毒、溫腎壯陽等作用。
作為一種中醫保健方式,現在不少人都會選擇在家里自已艾灸,卻經常感覺效果不太明顯。其中原因多是灸不得法而影響了療效,艾灸不僅要講求選穴精當,還要灸法得當。
近日,徐克成關愛健康直播室請來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中醫科主任王學良博士,給大家介紹防病保健的主要穴位以及常見疾病的灸療方法。
一 艾灸的作用
艾灸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素問·異法方宜論》:北方者,天地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臟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

艾灸治病養生的原理是用熱力達到溫通經絡,行氣活血,驅寒除濕。艾草是中藥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條經絡的藥物,所以古人經過千年的摸索,最終將艾草定為施灸的主要原料。
中醫認為,灸法可以激發人體的抗病能力和自我修復的功能,即“扶正以祛邪”,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其作用包括:1.溫通經絡,行氣活血;2.溫中散寒,回陽復脈;3.培補元氣,增強體質;4.升舉陽氣,固表益氣;5.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艾灸具有療效確切、取材方便、價格便宜、操作簡便、易于掌握、無疼痛及其他副作用的特點,廣泛應用于防病治病,對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節省醫療資源,有重要的意義。
二 艾灸的分類
1 直接灸
古代一般都是大艾柱灸,但可能會起泡或者留疤。現在都是用”麥粒灸”。

2 間接灸
①隔姜灸(溫中散寒,適于虛寒病證,如腹痛、嘔吐、泄瀉及風寒濕痹等)②隔蒜灸(可拔毒消腫,適于瘡瘍癰疽、毒蟲咬傷等)③隔鹽灸,隔蔥灸,隔附子灸等。

3 艾條灸(溫和灸)

4 溫灸器灸

?一般情況下,艾灸時要注意保持火力集中、均衡、持續,感覺熱而不燙。
?大人(14歲以上)每穴灸20-30分鐘,小孩(14歲以下)每穴施灸15-20分鐘。
三 常見疾病灸法
1.急性胃腸炎
嘔吐、上腹痛,灸中脘

腹瀉、臍周痛,灸神闕

王學良博士建議:如果效果不明顯,可在中脘或神闕穴上、下、左、右0.5-1厘米尋找壓痛點,“以痛為輸”,比如腹瀉如果灸神闕效果不好,可以在肚臍周圍0.5-1-1.5厘米找壓痛點,可能是水分,或者肓俞,或者天樞,或者陰交。
壓痛最明顯的穴位就是效果最好的穴位,所以肚臍周圍這一區域叫“百川歸海”,專治水病(即水液代謝障礙,包括腹瀉、水腫、腹水等),故不管是腎病、肝病等引起的水腫、腹水均可在這一區域治療。

2.眩暈 發作時天旋地轉感,或伴嘔吐
灸百會,不管是高血壓、低血壓、貧血、頸椎病,還是內耳性眩暈,均可灸治百會,至少可暫時緩解癥狀,然后再對因治療。

3.小兒慢性疾病
如小兒消化不良、發育遲緩、神經系統發育異常(過度興奮或抑制,如小兒多動癥、驚恐、夜啼,小兒自閉癥等),都可灸身柱。

“身柱”意思就是身體的支柱,與孩子的身高直接相關,灸之,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幫助。
日本人在歷史上被稱為“倭人”,因為古代日本人個子很矮。上個世紀30年代起,日本全民興起對兒童進行艾灸身柱,至今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已經不矮了。
4.經常感冒、咳嗽
體質較差,容易感冒,一感冒就咳嗽、氣喘,要很久才能好(包括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支氣管炎),這類人群可經常灸風門、肺俞,風門善祛外風,肺俞補肺止咳平喘,表里同治,即可扶正,又可祛邪。

5.頸腰、四肢疼痛
包括頸椎病、腰椎病、骨質增生、風濕性骨病、扭挫傷,疼痛較局限的,可灸局部最痛點和壓痛點,疼痛是全身性的要綜合治療。
6.皮膚病
如濕疹、牛皮癬、贅疣、癰腫膿瘡、毒蟲咬傷等,只要是局限性發作的皮膚病,都可以用艾條灸或者隔姜灸、隔蒜灸等方法,效果非常好。
四 常用保健穴位
1.足三里(老人灸)
老年人或者消化系統較差或者有慢性病,體質虛弱的人平時都可以多灸足三里。此穴可以調補脾胃,補益氣血,主五勞七傷、羸瘦虛乏。

2.身柱穴(小兒灸)
通治兒科百?。盒后w質虛弱,消化不良、吐乳、食欲缺乏、精神萎靡、夜啼不眠、煩躁,哮喘、支氣管炎、百日咳、抽風,發育不良、發育遲緩、面黃肌瘦等均可常灸身柱。
穩定神經系統,小兒神經過度亢奮或抑制(小兒多動癥、驚恐、夜啼,小兒自閉癥之失語等),都可以身柱為主穴灸治。
3.關元(男士灸)

關元又叫丹田,為一身元氣之所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主諸虛百損,壯一身之元氣。
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病患?,F代生活節奏很快,男士工作壓力較大,體力和精力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可常灸關元。男士常灸關元可增強體力與精力,防治慢性腎與前列腺疾病及性功能障礙。
4.三陰交(女士灸)

三條陰經之交會,可主治肝、脾、腎疾病。健脾胃,疏肝腎,調氣血,主生殖。
中醫認為肝、脾、腎的功能與內分泌系統有密切關系,所以三陰交對婦女內分泌失調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常灸對婦女月經不調、黃褐斑、色素沉著等有很有的效果。
王學良博士表示,每種灸法都有一定的適應癥,最好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艾灸治療,如果灸治效果不佳請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