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惡性腫瘤約占成人惡性腫瘤的2%-3%,在泌尿系統腫瘤中發病率僅次于膀胱腫瘤,以腎細胞癌為常見。20%-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發生轉移,對復發或IV期和不可手術患者,放化療療效不佳,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近年來,消融治療在腎臟腫瘤治療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日前,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副院長梁冰在“復大新視野 徐克成大講堂”第74講上,與大家分享關于腎癌的冷凍消融治療。

腎癌的消融治療
自1998年Zegel等首次臨床應用冷凍消融治療腎癌以來,腎癌的消融治療成為繼腹腔鏡手術后微創治療的又一進展,包括射頻、冷凍、微波、激光、海扶消融以及不可逆電穿孔技術均已在臨床成功應用,具有療效肯定、可保留較多正常腎單位、操作簡便、患者易耐受、住院時間短、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其中以影像引導射頻、冷凍和微波經皮消融應用最為成熟。

消融治療已被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腎癌管理指南、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美國泌尿學會(AUA)指南、歐洲泌尿學會(EAU)指南、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指南等國際權威指南推薦用于臨床T1a期腎癌治療。
對于T1a腎癌,經皮消融與腹腔鏡消融、經皮消融與部分腎切除、經皮消融與根治性切除的對比評價,顯示三種消融技術之間療效無顯著差異,手術治療的腫瘤局部復發率低于消融,總體生存率優于消融,但消融與手術間,腎癌相關生存率無差異且消融并發癥更低。
腎癌的冷凍治療
冷凍療法的起源始于19世紀,當時詹姆斯·阿諾特(James Arnott)使用鹽和碎冰來改善腫瘤的疼痛和出血。目前,冷凍消融技術在臨床的應用已較成熟,開放腎冷凍消融術最初由Delworth等于1996年用于治療2例孤立腎腎腫瘤,取得較好療效,且術后患者無明顯不適。

與射頻消融和微波消融相比,冷凍消融術具有更低的復發率、更加安全、疼痛更小。其原理是通過快速低溫來破壞腫瘤組織,同時冷凍后組織復溫時,由于熱力學不穩定性,細胞內冰晶進一步凝結變大,加強對腫瘤細胞的機械破壞。復溫后壞死細胞釋放抗原,由DC細胞呈遞激活T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協同抗擊腫瘤,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可重復、適應癥廣、治療精準等優勢。

冷凍消融較其他消融方式更安全、疼痛小,可在局麻下進行。
此外,冷凍多探針聯合使用使冷溫聚集,可擴大冰球的超低溫范圍,提高探針的作用效率。相同直徑的冷凍探針,雙針冷凍產生的冰球大于單針。由于多針組合冷凍消融可在病灶內分布、附近組織結構對探針實施“差時”冷凍以實現不同幾何構型的冰球,可以避免損傷膽囊、腸管和膈肌的不可逆損傷,對于特殊部位病灶如鄰近肝臟表面、膈肌、膽囊、肝門部等病灶,安全性更高。

「 適應癥:」
(1)腎腫瘤不宜過大,最大徑≤4 cm,即cT1a期腫瘤;
(2)患者全身狀況較差,無法耐受全麻外科手術,或患者全身狀況較差,同時腫瘤位置較深,全麻下腎部分切除出血風險大,無法耐出血風險導致全身血流動力學改變;
?。?)患者先天性/功能性孤立腎,常規手術切除后預計會造成腎功能不全,甚至行透析治療患者;
?。?)拒絕接受外科手術患者,或常規手術術后復發者;
(5)腫瘤病灶多發,拒絕行根治性切除患者;
(6)經其他靶向或免疫等治療后病灶穩定或縮小,需通過消融治療鞏固療效。
「 禁忌癥:」
(1)全身狀況極差、多器官臟器衰竭、臨終患者;
?。?)嚴重凝血功能異常;服用抗凝藥物或抗血管新生藥物;
(3)瘤體巨大,即使多根針布局,也無法將腫瘤全部凍融患者;
?。?)患者腫瘤靠近腎門,預計行冷凍消融后將會出現腎臟大血管、輸尿管損傷等并發癥;
(5)病灶已侵及周圍臟器,預計冷凍消融療效欠佳,或無法安全消融。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初發腫瘤建議進行穿刺活檢明確病理診斷,可與消融同步或消融前完成。術中要保持患者體溫,必要時開啟恒溫毯以維持患者體溫。

目前,cT1a期腎細胞癌的局部消融治療已經成為國際上廣泛接受的治療方式,不僅在生存率上與手術切除類似,還具有并發癥少的優勢,將來極有可能挑戰腎部分切除術(PN)成為新的標準治療方式。
除此之外,在一些消融治療中發現治療后的壞死組織可能具有免疫原性,可以刺激機體本身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如冷凍消融不僅可以控制原發腫瘤,還可以產生誘發特異性或非特異性抗腫瘤反應,產生“遠隔效應”,造成轉移灶和其他部位腫瘤自動、自發的消失或縮小,如果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或許能夠相互增強抗腫瘤治療效果,在將來也可能會成為一種新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