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具有發病率高,疾病進展快,病死率高等特征。日前,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醫療二科朱瑋冰在“復大新視野 徐克成大講堂”第80講上,帶大家一起了解SBP的治療與預防。

什么是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
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SBP)是指無腹腔內局灶感染或臟器穿孔發生的細菌性腹膜炎。其致病菌主要來源于腸道,90%以上為單一細菌感染,大多為G-菌,其中半數為大腸桿菌,其次是陰溝腸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G+球菌常見糞腸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厭氧菌及混合感染少見。
SBP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腸道細菌易位是SBP發病的主要機制。其高危因素包括:①曾發生SBP;②高齡(> 65歲);③伴糖尿病;④伴肝癌或其他腫瘤;⑤使用免疫抑制劑;⑥嚴重肝功能受損的患者(Child-Pugh B/C級、肝衰竭),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后等。
何時應懷疑是SBP?
SBP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僅約1/3患者具有典型癥狀,表現為急性起病,畏寒發熱及急性腹膜炎(彌漫性腹痛、腹肌緊張、腹部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癥狀,嚴重者可迅速出現休克、肝昏迷、肝腎綜合征,常伴有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
多數SBP患者癥狀不典型,可有輕微腹痛及發熱,主要表現為腹脹加重、腹水快速增多,對利尿治療無反應;其中部分患者可出現肝功能進行性惡化(黃疸不斷加重)。約10%SBP患者為輕度感染,肝功能較好,僅有輕微腹脹、腹瀉,不發熱或有低熱,無明顯腹部體征,因此容易漏診。
如何確診SBP?牢記這三大標準!
01 有肝病病史,具有以下癥狀或體征之一:
— 急性腹膜炎
— 全身炎癥反應:寒戰、發熱或體溫不升,心動過速、呼吸急促
— 無明顯誘因肝功能惡化
— 肝性腦病
— 休克
— 頑固性腹水,利尿劑治療無反應或腎功能衰竭
— 急性消化道出血
02 有以下實驗檢查異常之一:
— 腹水多形核白細胞(PMN)>0.25×109/L
— 腹水細菌培養(+)
— PCT>0.5ng/ml,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03 SBP有以下2條者為重癥:
— 寒戰、高熱,體溫>39.5°C
— 休克
—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
— 不明原因急性腎衰傷(AKI)
— 外周血WBC>10×109 /L
— PCT>2ng/ml
SBP如何治療?
SBP的死亡率較高,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達50%以上。由于病情嚴重,早期正確使用抗菌藥物對降低病死率非常重要。
(一)抗菌藥物治療策略
1. 經驗性治療:在獲得細菌培養結果前,根據臨床經驗選擇廣譜抗菌藥物進行經驗性治療;
— 腹水PMN>0.25×109/L的患者,應立即進行經驗性抗感染治療。在首次抗菌治療48h后,腹水中PMN數量減少>25%或腹部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表明治療有效;否則,應及時調整抗菌藥物。
— 輕癥社區獲得性SBP(入院前至入院48h內感染),病原菌多為G-桿菌,選用頭孢噻肟或類似的三代頭孢菌素;重癥社區獲得性SBP和院內感染性SBP(入院48h后感染),應首選碳青霉烯類為基礎的聯合用藥方案,覆蓋G-桿菌、G+球菌和耐藥菌。
2. 目標性治療:在獲得細菌培養結果后,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菌藥物進行目標性治療;
獲得細菌培養結果后,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窄譜抗菌藥物進行治療。
3. 聯合用藥:對于嚴重感染或多重耐藥菌感染,應采用聯合用藥,提高治療效果。
多重耐藥菌感染者,可選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或碳青霉烯類抗菌素聯合達托霉素、萬古霉素或利奈唑胺進行治療。
(二)其他治療
1. 人血白蛋白
抗菌治療同時聯合輸注人血白蛋白(1.5g/Kg/d,d1~2;1.0g/Kg/d,d3),可明顯降低肝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的發生率,降低病死率。
2. 腸道非吸收抗菌藥物
利福昔明,可廣譜、強效抑制腸道內細菌生長,具有殺菌、免疫調節和抗炎活性,對SBP及頑固性腹水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除此之外,對于SBP患者還需要其他的輔助治療措施。如發生利尿劑抵抗,或腹水明顯混濁、有絮狀物,或呈血性腹水,可行腹腔穿刺放液及腹膜腔穿刺灌洗。同時,給予積極營養支持,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對于提高機體免疫力和促進感染恢復有重要作用。
SBP如何預防?
1. 一級預防
針對既往無SBP病史患者,平時謹慎使用抗菌藥物;
發生消化道出血時,積極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
具有高危易患因素患者,建議預防性使用利福昔明。
2. 二級預防
既往有SBP病史者,極易復發,建議使用利福昔明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