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是立冬時節,但南國依舊秋高氣爽,偶爾有黃葉輕輕飄落。在這時光的長河里,人,有時候如一片落葉這般渺小,但熱愛生活的人從來都不渺小!有時候盡管他們身處劣勢,仍如驕陽一樣奪目,她就是這樣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她患癌九年,眉宇間盡是淡然從容,卓爾不群的氣質,令人一見難忘。她是香港的空中小姐Amy,“我現在依舊享受著生活的快樂,這一切離不開他們的精心照料,因為他們,我要更加樂觀地生活!在這里,我感覺我并不只是一名患者,好像是他們的家人,我感覺我的無助他們都能理解,他們真真實實的讓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溫暖。”她說的“他們”是誰?她與他們是怎樣的緣份?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了她與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醫護人員之間的暖心故事。

“小花生米”帶來大隱患
Amy來自香港,是一位空中小姐,生活于她來講永遠都是忙碌充實有趣的。然而在2009年3月她無意中發現右乳外側出現花生米大小腫物,兩個月后于當地醫院行右乳腫物診斷性切除術,病理示浸潤性導管癌。術后右乳外側及右側腋窩仍可觸及一大小約1cm*1cm質韌腫物,性質不詳,當地醫院建議Amy行術后輔助放化療及內分泌治療,但Amy因個人原因予拒絕。直到了2014年5月,Amy發現右乳及右側腋窩腫物較前明顯增大,并破潰出血,此時她依舊樂觀地認為:“可能是因為腫瘤的病灶沒有清除干凈,所以它又長出來了,但是我始終不愿意做化療,因為看著身邊的朋友做完化療之后非常的痛苦虛弱,效果不理想,我還是想要尋求另類的療法。”

輾轉世界各地治療
時間來到了2015年12月,Amy右乳腫物較前進一步增大,前去當地醫院診治,當地醫生訴腫物增大至8cm*6cm,質硬,固定,邊界不清,觸之易出血。2016年1月18日Amy再次于當地醫院行右乳腫物活檢示:浸潤性導管癌,當地醫生建議其做掃描看看癌細胞有無擴散,如果擴散了比較難治療,如果沒有擴散就先做4-8次的化療把腫瘤縮小,再行腫瘤切除手術。不愿意接受傳統化療的Amy向美國一家非牟利的自然療法機構中心咨詢,表示想去匈牙利或者墨西哥的療養院先做兩周的自然療法治療,再回到香港接著做兩年半的后續治療,但是美國的自然療法機構中心考慮到腫瘤太大了,建議其還是接受西醫治療,先把腫瘤控制住再考慮另類的療法。此時的Amy一掃往昔的樂觀豁達,一籌莫展,憂心忡忡。此時的她痛苦極了,恐懼形成的巨大心理壓力讓她喘不過氣來。

希望從天而降
就當Amy沉浸在深深的痛苦中時,她無意中想起幾年前曾閱讀過復大腫瘤醫院榮譽總院長徐克成教授寫的一本書——《我對癌癥患者講實話》。與此同時,碰巧有一教會的朋友打電話問候,Amy向其說了自身的情況之后,其朋友馬上趕到Amy復診的地方為她送去了許多治療腫瘤的資料,認為這家腫瘤專科醫院或許能夠幫助她。無巧不成書,Amy發現朋友送來的腫瘤資料中《與癌共存》這本書與《我對癌癥患者講實話》的作者是同一個人。兩本書里面都介紹了復大腫瘤醫院許多治療腫瘤的新療法,比如冷凍消融、介入療法等,以及很多腫瘤患者治療成功的案例。Amy自身非常認同徐克成教授“與癌共存”的抗癌理念,而且得知近期復大腫瘤醫院在香港將舉行講座,于是帶齊所有資料去到講座現場,進行咨詢之后便毫不猶豫決定前去復大腫瘤醫院治療。

介入治療腫瘤縮小
來到復大腫瘤醫院接受治療的Amy的乳腺癌已發展至晚期,醫生建議先做攜藥微球介入治療縮小腫瘤。Amy分別于2016年3月10日、4月7日、5月10行右乳腺癌介入治療術。令Amy感到喜出望外的是,在2016年5月30日復查胸部CT檢查提示:右側乳腺癌復發灶較前明顯縮小;右側腋下近胸壁結節樣轉移瘤較前縮小,已達到行腫瘤切除術的指征。
近幾年來,復大腫瘤醫院已有幾百余例利用攜藥微球介入療法治療進展期乳腺癌治療的案例。攜藥微球會隨著血管形狀改變自身形態,注入血管后,會逐步深入至腫瘤血管遠端,扎實拴住腫瘤的微細血管群,切斷氧氣及養分的供給,引起腫瘤壞死,并在局部形成高濃度化療環境,對癌細胞發揮持久“毒殺”作用。由于化療藥劑量小,主要集中在腫瘤內,全身的化療藥甚少,因此不會引起全身性毒副作用,極大減輕了患者的不適感,為許多實體腫瘤患者帶來了福音。

王建南教授仁心仁術
2016年6月6日,Amy于復大腫瘤醫院在氣管插管全麻下行“右乳腺癌根治性切除術+右大腿取皮+右乳游離皮瓣移植術”,手術主刀醫生王建南教授表示術程順利,術后未見相關并發癥發生。Amy回想當初,說:“我本來打算在香港做手術比較方便,不用香港廣州兩地來回跑,但是香港的醫生表示,因為腫瘤已經擴散到淋巴結與鎖骨,而且右腋下淋巴結癌細胞與右鎖骨下淋巴結癌細胞發生黏連,在當地采取手術切除恐有遺留,建議我還是回去復大腫瘤醫院做手術。”兩個月后Amy返回復大腫瘤醫院復查提示:原右側腋下近胸壁結節樣轉移瘤已消失,原右側鎖骨上腫大淋巴結較前略有縮小,術后恢復良好。“我很感謝香港醫生給我建議。”更令Amy難忘的是復大腫瘤醫院的醫生,“我很感謝王建南教授為我做了右乳腺癌根治性手術,畢竟一開始我以為只能做姑息性手術。王建南教授在CT下把肉眼所能看見的癌細胞切得一干二凈,并從我的右腳處取了兩塊皮為傷口處植皮,而鎖骨處的癌細胞建議用別的治療方法,最要緊的是先把大腫瘤切除掉。”Amy還記得,有一次王建南教授親自為她術后換藥,并輕聲地對她說“手術的成功七分在手術臺,還有三分靠術后換藥”,這讓Amy熱淚盈眶,她沒有想到復大腫瘤醫院的一位教授級別的醫生竟然為她親自換藥,這小小的舉動帶給她莫大的鼓勵也讓她的心里感到特別溫暖,讓她堅信自己是可以度過眼前的難關。讓她明白,一個優秀的女人,應該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對生活充滿熱情,能綻放出自己獨特的氣質,并堅持不懈地追求夢想。

和諧需要真心相待
如今Amy在香港、廣州兩地做后續治療,定期回復大腫瘤醫院做治療,平均每月一次,現在腫瘤控制得很好。Amy最近回復大腫瘤醫院做治療時遇見了徐克成教授,徐克成教授與她開心聊天話家常并且送了 16字箴言給她:“開開心心,均衡飲食,適量運動,繼續工作。”Amy非常開心,她很感謝身邊支持她的親戚和朋友,也很感激復大腫瘤醫院的醫務人員給予她的關懷與幫助。

醫患間的感動,并不都是那些救死扶傷的偉大,在復大腫瘤醫院每天都有著很多讓人暖心、感動的場景。病人對醫者的理解,醫生對患者的關愛,平常事中折射出醫患彼此間的理解與關心。在復大腫瘤醫院,這樣和諧的醫患故事,天天都在上演……無論是徐克成教授還是王建南醫生他們都是復大腫瘤醫院“白衣天使”的一個縮影,每一天,這些醫護人員在崗位上奔走,或是風里雨里的出診,或是爭分奪秒地急救,抑或是輕聲細語的安慰,所做的一切都只為了解除病痛、恢復患者的歡顏。
愿復大腫瘤醫院猶如暗夜里的一輪明月,給患者帶去光亮,讓患者看清前行的方向!愿復大腫瘤醫院可以照亮每一位患者,愿他們在這里活出生命的美麗,活出了生命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