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回到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海珠院區復查住院的梁姨把一封親筆感謝信交給了七區的一位護士,并對她提出了要求:“我想認識一位深夜護士,我不知道她的姓名,也不知道她的模樣……”
“患者與醫者分享痛苦,醫者定竭力相助”,信中的一句話詮釋著梁姨與主治醫生、護士還有護工之間和諧的醫患關系,也正是這份情誼讓因患病而感到茫然、恐懼的梁姨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


感謝信原文
醫護關懷打破患者恐懼
2018年底,一向身體健康的梁姨體驗,竟然查出她患有早期子宮內膜癌,七十歲的她心中頓時充滿恐懼。她先是到不同的醫院問診,不同的醫院給出的答復讓她焦慮不安,最后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了復大腫瘤醫院。
“我先在門診咨詢了2次,門診的護士很細心地問我病情,并開導我早期子宮內膜癌并沒有想象中可怕。之后我找到婦瘤科的趙莉醫生,她詳細地對我的疑惑進行了解釋,我一次聽不明白她不厭其煩地反復對我講解,她的耐心、細心,讓我一下子對復大充滿信心,忽然就對治療癌癥充滿信心,于是我選擇了來‘復大’這所腫瘤專科醫院做治療。”梁姨告訴筆者,主治醫師趙莉不僅在上班時間關心她而且還在下班時間也來看望她,讓她感到特別的暖心,打消了對化療的恐懼,精神壓力減輕,現在已經變得如從前一樣開朗。

門診護士耐心對待每一位病人

婦瘤科主治醫師趙莉
趙莉表示,“梁姨的恐懼源于年輕時懷孕妊娠反應大,一度非常擔心接受化療也會出現嘔吐、惡心等癥狀。”事實上,進行兩次化療后,梁姨并沒有出現副作用。趙莉強調,“規范用藥,做好預處理,密切觀察患者情況,能減少出現化療或手術后不良反應的情況,患者無需太過擔心。”
護士徹夜陪伴感動患者
除了主治醫師趙莉,梁姨在信中還提到了好幾個在她首次住院時給她無微不至照顧的護士、護工,其中一個是她非常想感謝的深夜護士。“我剛住院時,因為緊張焦慮無法入睡,整夜都是那位護士陪著我,所以我一定要當面謝謝她,看看她的模樣。”這位“神秘”的護士是誰呢?經過大家追查當天值班護士名單,才發現這位“神秘”的護士就是梁姨熟悉的臺啟賀。

臺啟賀主講健康教育宣講會
實際上,臺啟賀不僅在日常中對患者關懷備至、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她還定期組織患者參加健康教育宣講會,作為主講老師,她把CPR、洗手、防火、癌癥預防等健康知識帶給患者,以便釋放患者心中的焦慮不安。在廣州燈光節期間,臺啟賀又組織部分患者及家屬到廣州塔附近游覽廣州美景,讓患者重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規范治療。在前不久的中秋、圣誕等中外節日臨近時,她組織護士們排練節目,買飾品布置活動室,準備小禮物送給患者,并邀請患者及家屬中到活動現場感受節日氣氛。


臺啟賀與其他醫護人員一起排練節目
正如梁姨信中所說,像趙莉醫生、臺啟賀護士這樣時常關心患者、鼓勵患者的醫護人員并不是個例,可以說是俯拾即是,復大腫瘤醫院自建院以來一向注重“患者與醫者分享痛苦,醫者定竭力相助”的和諧醫患關系。
小鏈接
子宮內膜癌容易盯上誰?
1、55歲還未絕經的人應去醫院看病,查找原因,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促使絕經。
2、40歲以上的婦女出現月經紊亂、陰道不規則流血時要及時去醫院看病。進行必要檢查,以便確定是否有可能得子宮內膜癌。
3、未絕經婦女有潮熱、出汗、煩躁等癥狀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雌、孕激素類藥物,并堅持定期(半年到一年一次)去醫院做婦女病檢查。
4、肥胖、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人,或家里有親屬得過癌癥的人。
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
1、定期(一年一次)接受婦女疾病普查。
2、飲食要清淡,控制體重。應減少引起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的各種因素,避免高脂飲食帶來的不良后果。
3、要重視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癥狀:陰道出血及白帶增多。重視對高危人群的監控及常規的婦科檢查和盆腔B超,子宮內膜癌可以早期發現。
4、要注意減少,甚至避免雌激素的使用。因為雌激素和本病發生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5、要注意保持正常的精神心理狀態及合理的營養狀態,及早治療月經病,并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激素的替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