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的陳阿姨最近總感到肚子有點不舒服,到了省城醫院檢查后,發現她的肚子里有一個如藍球一般大的腫瘤。由于她心臟不好,廈門當地醫生告知必須要先裝上心臟起搏器才能為她動手術。陳阿姨聽醫囑裝上了心臟起搏器,但是醫生又告知她的腫瘤太大,由于手術比較復雜要請外院醫生才能進行。陳阿姨的兒子夏先生聽到這個說法決定轉院,來到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順利切除巨瘤。
然而這次看似順利的手術,卻讓患者與醫生都經歷了一次驚心動魄的生命逆轉歷程。
01無特別不適 腫瘤卻在悄悄長大
陳阿姨回憶,2018年8月自己剛剛出現腹脹時,由于沒有腹痛、惡心、嘔吐、便血、腹瀉等不適,所以沒有給予重視。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到了今年2月份時周阿姨的肚子已隆起如“孕肚”一般,這時她才慌了神告訴了兒子。在廈門醫院的檢查顯示,她的盆腹腔里有一個約271mm*178mm的巨大實性腫塊,面對如此巨大的腫塊,當地醫院說陳阿姨心臟不好手術風險很大,讓她先安裝心臟起搏器才能手術。

陳阿姨聽了廈門當地醫院的醫囑立即安裝心臟起搏器后滿懷信心地等待醫生為她做術,哪知醫生又告知手術太棘手要請外院的專家才可以進行,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一家人對此醫院失去了信心,于是決定轉院。
陳阿姨的兒子夏先生經過多方打聽,帶著自己的母親來到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就診。經過檢查后,醫院專家團隊開展了術前討論,由著名普通外科與肝膽外科專家、英國皇家醫學院醫生王建南給予手術。然而這次看似平常的手術,卻讓患者與醫生都經歷了一次驚心動魄的生命逆轉。
3月20日,回想起不久前經歷的那場驚心動魄的十來分鐘,王建南教授深深吸了一口氣,平復了心情才開始講述了這一次手術經歷。
02 盆腹腔巨瘤 手術刻不容緩
在門診初見陳阿姨時,王建南就判定她腹腔內有腫瘤包塊,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他判斷該腫瘤以實性成分為主, “由于腫塊巨大,占據了盆腹腔絕大部分空間,好在腫瘤有腹膜包著手術風險相對要小一點。”

王建南教授當即表示,患者需要盡快入院手術,否則腫瘤會繼續增大,壓迫癥狀會越來越嚴重,會出現胃腸受壓、無法進食,以及惡心嘔吐、肛門停止排氣等情況,嚴重時會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
陳阿姨入院之后,專家們準備了兩次術前討論,充分考慮到她的病情的各種風險,制定了多個處置預案,并安排牛立志教授與心臟內科專家在現場指導。醫院專業細致的診療方案讓病人一家人十分安心。“來到你們這樣的醫院,又有您們這樣的專家為我媽做手術,我就放心了!”夏先生在手術前對醫院的專家們說。
03 術前麻醉時 忽然失去意識
3月14日,主刀醫生王建南教授團隊及牛立志教授與心臟內科專家一起準備就緒后,陳阿姨被推進了手術室,復大腫瘤醫院的麻醉師屈微正準備打麻藥時,發現她忽然出現意識障礙,他立即告知王建南教授,現場的氣氛頓時凝固,說那時遲那時又快,王建南教授就地組織專家會診,心臟內科專家準確判斷其在廈門按裝的心臟起搏器出現了問題,找到了原因所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緊急處理心臟起搏器后,陳阿姨恢復了意識,此時王建南教授大聲呼喚著她的名字,并讓她用手指表示出數字 “1”與“2”,當看到她用手指正確地表達了相關指令后,心臟內科專家確認她的身體可以正常手術后,牛立志教授表示手術可以正常進行了。

04 巧“摘”大腫瘤,成功卸下重擔
王建南教授提到,陳阿姨的盆腹腔腫塊來源于子宮底部,屬于畸胎瘤, “腫瘤與子宮間有較致密黏連,幸運的是與腹腔及腸管無粘連,但腫瘤的體積大還是給手術增加了難度。”

上午九點,王建南教授團隊小心翼翼開始為陳阿姨實施手術。在她的腹正中先切一長15cm切口,切開皮膚、皮下、腹直肌、腹膜,探查腹腔,可見一巨大腫瘤,包膜完整,沿原切口向上方延長切口至劍突下,可見腫瘤大小約20cm×20cm×20cm,形態較規則,腫瘤下方觸及與子宮底粘連,用止血鉗鉗夾腫瘤根部,將腫瘤及部分子宮底完整切除,將腫瘤完好無損地搬離盆腔,將復雜的手術變得簡單,最后利落干凈地將部分子宮底完整切除。術中出血僅30ml,在場醫護人員都贊嘆不已。切除的腫瘤標本重達15多斤,用7號線縫扎殘端,再次探查腹腔未見明顯出血,留置盆腔引流管一根,逐層關腹。

王建南教授表示,“這次手術可以順利完成,得益于醫院在術前的充分準備,我們在術前考慮到患者的心臟風險,專門請牛立志教授與心臟內科專家到場,在關鍵時刻他們都發揮了重大作用,從而保證了手術順利進行”。
一、對一些大腫瘤,首先一定要先判斷它的性質;
二、出現異常現象時,醫生要有擔當,醫院領導的正確決定特別重要;
三、醫生要對有治愈希望的患者全力以赴。

術后,陳阿姨感覺到從未有過的舒坦,她的兒子夏先生開心地表示,“我媽真是太幸運了,當初帶我媽來到復大腫瘤醫院就感到踏實,王教授值得我們信任,感謝醫護人員對我們的幫助與關心。”
術后陳阿姨恢復良好,已可以下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