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0月6日,來自浙江溫州的劉叔回到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海珠院區接受多發性骨髓瘤第二周期治療。筆者隨主治醫生涂微來到病房,只見他體型魁梧,聲如洪鐘,行動自如,并不像是個腫瘤患者,劉叔說,來到復大醫院接受了第一周期治療后明顯好轉了,曾經背痛得躺下入睡也十分艱難的他,現在整個人都輕松了,之后還要繼續進行自己的愛好,重新提筆練練書法呢!
做運動肌肉勞損?背痛拍片被說患癌

劉叔雖然已經71歲了,但體型高大,長期鍛煉運動,沒有半點老態龍鐘。他鐘愛力量型運動,常常使用加力桿鍛煉,7月的一天,如常練習后他感到后背兩塊肌肉疼痛,到當地醫院就醫,被診斷為肌肉勞損,“外科醫生認為是運動量過大勞損了,給貼了膏藥一個月,但一點好轉跡象都沒有。”
因為背部疼痛,躺下睡覺這個原本一秒鐘就能完成的動作,劉叔得分解動作,花半小時才能完成,愛人劉太太心始終懸著,到了8月下旬,她陪劉叔在溫州當地拍了胸部CT,報告顯示:多發胸椎、胸骨、肋骨骨質破壞,考慮轉移,“3個主任醫師都說可能是肺癌,把我和太太都嚇壞了,明明之前還能好好運動,突然就背疼,突然就說患癌了!”說起剛獲知胸部CT結果的情形,劉叔還心有余悸。

由于姐姐和女兒都在廣州工作生活,一家人拿到胸部CT結果就趕緊商量,最后決定來廣州治療,行動力極強的劉叔當天下午就坐飛機到達了廣州。對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早有耳聞的劉叔一家找到了王遠東院長,王院長憑著40多年臨床經驗,看了劉叔在溫州拍的CT就覺得問題嚴重,但單憑一張片子還不能完全確定,建議劉叔馬上做全身PET-CT,結果顯示全身骨質疏松,全身骨骼廣泛穿鑿樣、蟲蝕樣溶骨性骨質破壞,部分伴軟組織形成,代謝增高。免疫蛋白電泳呈陽性,骨髓穿刺活檢提示骨髓瘤細胞占34%,經過一個多月,劉叔終于找到“真相”,被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

劉叔在9月初進行骨髓穿刺活檢,提示骨髓瘤細胞占34%
多發性骨髓瘤(MM)是一種惡性漿細胞病,起病徐緩,早期無明顯癥狀,容易被誤診。正因如此,劉叔就像一夜之間患癌了,還被誤診為肌肉勞損、肺癌。“我們一家認為,治病主要看醫生,王院長的經驗和他團隊的專業性都給予我們很大信心,于是毫不猶豫,我馬上就在海珠院區住下來了!”
治療第二個周期,免疫蛋白電泳轉陰

住院第二天,涂微醫生開始為劉叔進行第一周期治療,使用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以前要躺躺不下,躺下坐不起來,但是治療一開始的那晚,我已經感覺輕松很多了,第二天起來,我還做了彎腰摸地的動作,連續做了幾次都感覺很輕松,骨關節又變柔軟了。”這些好轉讓劉叔更堅定了治療的信心:“來這里治療真的沒選錯。”

國慶長假還沒結束,劉叔再次從溫州飛來了復大醫院,接受第二周期治療,他說效果更加明顯了,面色也比之前紅潤,實際上,免疫蛋白電泳已轉陰。“我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也為治療提供了更好的基礎吧。”劉叔表示,身體緩過來了,他不僅要繼續鍛煉,還要提筆練練書法,把精彩的晚年續寫。
提倡用新藥,與化療相比較效率更高

“在第三個治療周期,我們會再進行骨髓穿刺活檢,如果骨髓瘤細胞少于20%,即M蛋白和骨髓象都轉陰了,做6個周期的維持治療后沒有復發,就可以說是完全緩解了。”涂微醫生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最常見的癥狀是多發的骨質破壞,嚴重者會損害腎功能,出現發熱、噬血細胞綜合征等。

對于剛診斷的多發性骨髓瘤,涂微醫生表示,現在都提倡用新藥注射劑藥物硼替佐米或膠囊來那度胺,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尤其,注射用硼替佐米為一種蛋白酶抑制劑,通過抑制具有多催化位點的蛋白酶體,從而達到誘導細胞凋亡的作用,是目前全球僅有批準用于臨床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蛋白酶體抑制劑。因此,患者使用后癥狀能得到迅速緩解,與傳統化療相比更有效率。“注射用硼替佐米藥物反應不大,像劉叔這樣的71歲病人用后也沒有任何不良反應。”涂微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