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初,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徐克成院長的郵箱里出現一封來自丹麥一個名叫麗拉(Lina)的郵件,說:她是一位22歲的姑娘,2006年5月被診斷為骨肉瘤,部位在第6-7胸椎,接受了手術,9月起接受放療直到12月,但就在這時發現多發性肺轉移。她的母親是麻醉醫生,于2007年1月帶她到美國密歇根一家醫院,此時她發生下肢癱瘓。她接受了高劑量化療和DC疫苗生物調節治療,下肢癱瘓恢復,肺部轉移灶也大幅減少。到了2007年12月,CT顯示右肺轉移瘤愈來愈大,左肺出現新的轉移灶。2008年1月,他發生嚴重肺部感染和左側氣胸和胸腔積液。抗感染后好轉,但右肺轉移瘤長至2.5厘米大小。希望我院能給她幫助。
過去,徐院長從未接受過丹麥病人。對于遠在北歐的丹麥,過去只是從丹徒生童話中知道這是一個神秘的富足國家。他回了郵件,說:對她這樣一位花冠年華的姑娘十分同情,由于腫瘤已發展到了這個地步,而且她已接受了許多治療,目前可選擇的治療方法不多。但如果能針對她具體情況,將各種方法集中起來,綜合地,個體化地治療,也許有一定效果......
麗拉馬上復信,說—
“Dear Professor Xu,Thank You for the personal and very complete explanation in the email You sent to me. I am very interested and grateful for Your response and the opportunity for treatment at Your hospital......”“ I know that my time is limited”,“I hope deeply you can help me because it’s my last opportunity.”
(親愛的徐教授,謝謝你給我回復的郵件,給了我私人化的非常完善的解釋[治療方法]。我非常有興趣和非常感謝你的反應以及在你院治療的機會......我知道我的時間是有限的,我誠懇要求你們幫助我,因為這是我最后的機會。)
兩個星期后,麗拉在她的母親陪同下來到復大腫瘤醫院住院。她接受了血管介入、經皮冷凍、碘粒子植入和聯合免疫等多種治療。一個月后,PET-CT檢查,全身已無腫瘤證據。2個月后,胸壁上和肺內又有新的轉移灶,再次冷凍后被清除了。2009年3月份,她從丹麥發來郵件,準備和她母親一起出席徐院長將在8月于深圳主持召開的“國際腫瘤新技術治療研討會”,并要求徐院長邀請她的美國醫生Pete Anderson教授出席和演講。
麗拉是一位漂亮的北歐姑娘,曾當過模特兒,對自己的治療效果十分滿意。她在丹麥上電視臺講述自己在中國治療經過,又寫文章在報紙上發表,批評一些“不負責任”的醫生。在僅有600萬人口的丹麥,麗拉成了名人。許多癌癥病人來到中國復大治療,同時也激怒了一些媒體,他們悄悄跟隨麗拉和其他病人來到復大“采訪”。丹麥媒體人還是很“道德”的,本想找復大茬兒的,但在事實面前,也不敢說違心話。他們發表了“訪問記”,“免費廣告”了更多病人來復大治療。

麗拉和徐院長一起
麗拉治療成功經驗
麗拉患的是胸椎軟骨細胞成骨肉瘤。先在丹麥接受了手術,術后出現肺轉移,赴美國接受了化療,轉移灶消失,但為時不到一年,肺內轉移再度發生,來復大后,接受了血管介入、冷凍、碘粒子植入和聯合免疫治療,病變再度消失。
肉瘤來自于間葉組織,易于血行轉移。化療有一定效果。但化療僅對“普通”腫瘤細胞有效,對“腫瘤干細胞”無能為力。這種干細胞會成為復發根源,在一定條件下(例如免疫功能減退),長成“普通”腫瘤細胞,形成新的轉移灶,而由于多耐藥性基因存在,再用化療,常常無效。里拉入復大前,正是這種情況。復大的團隊為她制定了聯合治療策略,采用局部治療(血管介入、冷凍、粒子植入)和全身治療相結合,而全身治療主要采用聯合免疫治療,全面提高機體免疫力,通過強化“正氣”去克服“邪氣”(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