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楊梅紅,眼下正是吃楊梅的季節。而近日“楊梅連核帶吞”吃法引發熱議。

民間有傳言,吃完楊梅后,順便把楊梅核吞進肚子,楊梅核會在腸道內翻滾,把依附在腸壁上的毒素、毛發等雜物,甚至寄生蟲全都帶出來。還有一種說法是,楊梅吃多了容易上火,而把楊梅核吞下去便可以降火。種種傳言讓老百姓深信不疑,有意地將楊梅核吞下。
而這一“吞”便引發一系列問題。前有浙江男子為清腸吞楊梅核十年引起腸癌和腸梗阻,后有湖南女子吃楊梅不吐核進ICU,共取出百余顆楊梅核……這些新聞看起來危人聳聽,但臨床上出現因吞楊梅核而入院治療尤其是腸梗阻患者有很多。




吃楊梅核真的可以降火清腸解毒?目前沒有任何科學研究可以證明。楊梅本身雖有一定的菌群調節功能,但楊梅核則無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楊梅核本身堅硬,甚至有的還有十分尖銳的棱角,過量且過于堅硬的物體直接進入消化系統反而造成腸梗阻,甚至會劃傷消化道內壁,引起臟器出血。
楊梅核之所以導致腸梗阻,是因為它難以被腸胃消化,可能造成腸梗阻、排泄困難,因而不宜食用。特別是對于胃腸道功能不太好的老人和小孩、胃腸道基礎性疾病的患者來說,食用楊梅核非常危險。
腸梗阻可分為機械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血運性腸梗阻。值得一提的是,腸道腫瘤特別是結直腸惡性腫瘤也是腸梗阻的常見原因之一。正常情況下,腸壁是有彈性的,像楊梅核這種圓圓的核一般不會卡住,吞下一兩顆可跟隨食物殘渣自行排出。但如果患有腸癌,腸管會因腫瘤變得狹窄,就像塊石頭擋在路中間,吞下去的楊梅核正好卡在狹窄處,堵住了大腸,導致腸梗阻,從而引起急性腹痛。

對此,有人認為吞核引起腸梗阻是件壞事,但吞核引起腹痛還能提早發現了腸道腫瘤是件好事。顯然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腸梗阻的典型癥狀為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及停止排氣排便等,會導致體液和電解質喪失,嚴重者可出現脫水、腸穿孔、嚴重腹腔感染、休克等;一些急性腸梗阻病情發展快,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
而在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如果能夠早期發現,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中期就只有60%了,晚期則更低,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對于大腸癌的早期發現,一定要用安全專業正規的篩查手段。一般發現早期大腸癌的篩查方法,如:
——肛門指檢
——大便隱血化驗
——腸鏡檢查
50歲以上,無論男女,均應做一次腸鏡檢查。尤其是有以下高危因素的:有長期吸煙習慣、有大腸癌癌家族史、有腸息肉的,有腫瘤病史的,以及有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膽囊切除術后等。
除了早期篩查,還要警惕身體發出的信號。大腸癌的典型癥狀表現為大便習慣或性狀的改變。當出現大便突然變細,便血,有黏液,或是顏色發生改變;原來大便一直是正常的,突然便秘了或突然開始拉肚子等等癥狀,千萬不能忽視,應及時去專科就診。
吃楊梅要吐核!
大家都記住了嗎?
千萬不要偷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