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腫瘤多學科大專家訪談”欄目,將在全國優選100位頂尖腫瘤專家,由資深記者深入一線,與著名專家面對面,挖掘、記錄我國腫瘤屆頂尖專家的成長歷程、思想、臨床經驗、發人深思的觀點和人生感悟,以期傳承、啟發、激勵后輩。訪談文稿將在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學術平臺、大專家.com、《中國肺癌雜志》《腫瘤防治研究》公眾號等線上平臺發布。向學者致敬!向領航者致敬!向思想者致敬!
“帶癌生存”16年無復發的“秘訣”
——著名腫瘤專家、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總院長徐克成的故事(二)

徐克成,1940年出生于江蘇如東。1963年畢業于南通醫學院醫學系,先后擔任南通醫學院內科教授和消化研究室主任,日本千葉大學、美國霍普金斯大學訪問教授。1989年南下深圳,先后任蛇口工業區聯合醫院副院長兼消化病中心主任和深圳羅湖人民醫院肝病中心主任。2001年在廣州創立克拉科技有限公司腫瘤中心,2003年創立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腫瘤專家、腫瘤醫院院長,同時也是腫瘤病人。徐克成創造了患肝癌16年無復發的奇跡,而他挑戰生命的“秘訣”卻是:一個人必須有向上的力量,才能堅強起來。
徐克成患的是膽管細胞性肝癌。因為膽管跟胰腺導管相連相通,胰腺癌是癌中之王,膽管癌也不亞于胰腺癌。
2006年1月18日,徐克成從國外開會回來,PET-CT 身體檢查時,發現肝臟里有“東西”。1998年徐克成就在超聲上發現肝里有東西,但由于一直想著創建腫瘤中心的事,重任在肩,也顧不得自己的身體。而且當時檢查的醫生說是血管瘤,不是癌癥,他也就相信了。直到這次PET-CT 上發現肝左葉上一塊“占位”,他才大吃一驚,也很懊惱:自己研究肝臟病幾十年,卻給自己的肝腫瘤誤診8年。
徐克成找到肝外科專家好朋友胡以則教授,請他馬上給開刀。徐克成提了三條特殊要求:第一條,病變在肝左葉,打開腹腔后直接用血管鉗扎住,把整個左葉拿下來,不要去探查。探查東摸摸西摸摸,說不定就擴散了,跑到血管里就很麻煩了。如果右葉擴散了,腹腔里擴散了,也沒辦法,“我認命”;第二條,手術不要超過40分鐘。40分鐘以后癌細胞就容易往血管里跑了;第三,不要輸血。他過去曾做過研究,輸血病人轉移多。徐克成后來說:這些要求,不一定對,有些“強詞奪理”,但就讓自己做一次小白鼠,試試吧!
作為幾十年朋友,胡教授真正按徐克成的要求做了。從麻醉醒來后,徐克成堅持讓胡教授把切下來的肝臟拿過來看。他在日本和美國研修時主要搞肝癌病理,看到肝內那塊灰白色腫塊,他就知道這是肝內膽管細胞性肝癌。說來也巧,就在不久前,為了醫院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膽管細胞性肝癌,徐克成曾查閱數十篇文獻。結果顯示手術后患者中位生存期19個月;化療不能延長總生存期。
但他必須活下來。他說,第一,醫院剛剛創辦,還沒幾年,他不能放下;第二,他不能不為病人看病。這兩年他走遍東南亞許多國家。那里許多華人聽說他生了病,紛紛來電,希望他早日康復;第三,兒子剛剛從美國回來,全家還沒安定。
在痛苦思索了幾天后,徐克成突然有些興奮起來,他認為:患癌癥對于他,也許是好事,第一,可以在自己身上試驗,哪些治療是有效的,哪些看起來有效,實際上不能讓病人受益的,哪些雖然“合法”,實際無效的;第二,每個人都是活在當下,向死而生?!皬慕褚院螅业纳鼘儆诖蠹业?,屬于我的病人的了?!毙炜顺砂蛋迪铝藳Q心。
他不想接受一些可給自己帶來“治療苦”的方法。他決定“換道而行”。他要自己給自己治病。
他萌生了一種特殊的神奇的戰勝癌魔的訣竅。他認為:精神能量是巨大的。他要用挑戰自我的精神迎接疾病的“挑戰”,從“挑戰”中讓自己的每個細胞激發出能量。
因此,手術之后13天,盡管脂肪液化,20厘米的刀口裂開,他就用膠布綁帶捆著腹壁,下門診去看病人。一個叫江味鳳的小病人,才12歲,右眼長了一個惡性纖維肉瘤,來到復大腫瘤醫院求治。家長很無奈,一是四處求醫,均被拒治,二是口袋里只剩1000元錢。門診醫生不敢決定,徐克成當場拍板收治,組織專家會診。不僅切除了1.5公斤的腫瘤,而且完整地保存了被腫瘤“壓”住4年的右眼。幾個月后,徐克成又帶領醫生護士,驅車8小時赴梅州回訪,并給小患者送去學習資料、文具。中央電視臺以《夢開始的地方》為題,曾詳細報道了復大醫院這一公益行動。


王振義院士與徐克成教授
從接受手術那年算起,徐克成幾乎每年總要“挑戰”1-2次,迄今,大的挑戰18次,其中17次完全成功(指患者健康生存)。每談起他救治的病人,徐克成顯得年輕好多歲,面上洋溢著自信的喜悅。他開玩笑地袒露了小“秘密”。他說,他不總是那么“高尚”。雖然是“救死扶傷”“懸壺濟世”,但也有點“私心”“副產品”,那就是他認為愈是困難的病人,愈能激發自己的能量?!皬男睦韺W上講,這也是我身體能夠康復的一個重要原因。”
徐克成說,頑強克服困難的過程,激發了自己每個細胞的活力,這在心理學上是對稱的。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腦子里就會分泌多巴胺、增加多巴胺,而多巴胺是強有力的免疫促進劑。
“所以我常常講,別說我幫助了這些病人,是這些病人幫助了我,他們用他們的生命補充了我的生命。我總是感謝他們。”徐克成每講這些,眼睛總是濕潤的。
著名血液腫瘤專家王振義院士曾對徐克成說:“你一定會活下來,因為你在救人,你救了人也救了自己,是上天給了你動力?!?/p>
除了堅持工作,徐克成戰勝病魔的第二個“秘訣”是找困難,挑戰自我。
到美國、加拿大、丹麥,到馬來西亞,到菲律賓,甚至到非洲去看病人,徐克成常常主動到病人家里去尋訪,帶去禮品和慰問金。有時行幾百公里的路,汽車顛簸七八個小時,只為看一個病人,他也明知病人病情很重,不會到復大來,但他仍然樂此不疲,他認為,第一,作為一個最堅定愛國者,他要把中國人的‘愛’、中國的偉大帶往世界;第二,他自己可從吃苦中贏得意志和力量。
“換道而行”式治療,對于徐克成,是成功的。他在活了4年以后,寫了《我對癌癥患者講實話》,活了6年后寫了《跟著我抗癌》,10年后寫了《與癌共存》,12年后寫了《踐行中國式控癌》。徐克成的控癌觀得到國內外許多著名腫瘤專家贊同。日本、俄羅斯的大學、醫院和設在日內瓦的WHO邀請徐克成演講。我國著名腫瘤專家湯釗猷院士致郵徐克成:“我深感您在腫瘤診治上開辟了一條新路。過去說發展是硬道理,現在說轉型也是硬道理,實際上只有不斷變革才有出路,而變革是沒有窮盡的。您在腫瘤臨床開辟了變革的新路,這是最難能可貴的。相信會對更多癌癥病人帶來好處。”
2018年2月,復大腫瘤醫院引入中民嘉業資本后,徐克成轉任“榮譽總院長”。今年6月,82歲的徐克成復出,擔任醫院總院長,他說:“現在我在想,醫院千萬不能在方向上出問題。第一,為老百姓服務的方向不能偏;第二,堅持誠信不能變;第三,科技興院絲毫不能松;第四,對社會的博愛關懷不能停。”
1995年,在美國洛杉磯,徐克成在好朋友、世界著名麻醉和疼痛治療專家莫世涅教授家中,談起下半輩的去處,莫教授曾說:“為美國人服務了大半輩子,下半輩該為中國人干點事了。”他準備先赴臺灣,幫助臺灣建立起疼痛治療專業。他深情地對徐克成說:“你還是回大陸,搞腫瘤治療。8 年后,我去大陸與你會合?!?年過去,莫教授果然從臺灣來到廣州,相繼幫助廣州和大陸各地醫院建立起疼痛治療中心;而徐克成在廣州創辦了復大腫瘤醫院 ……
徐克成十分感恩,說,復大醫院的創辦和快速發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陳敏章部長要求的“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他和復大人永遠銘記在心。近年,他又開展氫醫學癌癥康復研究。他愿用有限的余生,服務無限的人民,為健康中國事業的發展貢獻全部的光和熱。

文/王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