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她)們
用生花之筆敘寫在復大的多彩故事
用華美之詞抒發與復大的深厚情緣
用摯誠之心傳遞對人民群眾的真誠祝福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自2003年建院以來,在黨和政府的指導關懷下,持續健康發展。回顧醫院二十年發展路,砥礪前行鑄輝煌。這二十年,醫院以精湛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得到海內外同行及患者的高度認可,得到了各級政府的肯定,先后獲得多項榮譽表彰;這二十年,群英薈萃,百花齊放,數名干部職工爭先創優,成為標桿;這二十年,復大人不忘初心,無論是抗擊疫情,還是治病救人,都用真實的技術,真誠的服務,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迎接醫院二十周年院慶,經院領導班子研究決定,以黨的十八大以來,醫院近十年發展的成果,禮贊新時代的偉大變革,開展《我們這十年》有獎征文活動。作品征集期間,吸引了眾多干部職工踴躍參與。大家緊扣主題,結合自身崗位工作體會, 一篇篇飽含真情實感的文章,全面展現了干部職工愛崗敬業、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經過專業細致、公平公正的評審,最終分別評選出一、二、三等獎作品。
自2月8日起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開設專欄
陸續刊發本次征文大賽獲獎作品
本期為大家展示
總務后勤保障部董青
《我眼中的復大人》
“國家重點腫瘤專科醫院”、“全國誠信民營醫院”……這些都是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的代名詞,這是一家民營腫瘤專科醫院,在行業內有著良好的口碑。而在這背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視工作如生命,視病患為親友,永遠滿懷工作的熱情,親臨一線,他們是“復大人”,是復大十年風雨路中的中堅力量,我想說說我眼中的復大人。
加入復大這個大家庭,源于2021年,這是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的接觸醫療行業。誠然, 醫生和護士這個職業,在我內心深處,是偉大而又神圣的。他們救死扶傷,將畢生精湛的醫術和人道關懷服務貢獻于病患群體;他們心系每一個患者,夜以繼日的輾轉手術臺前;他們默默無聞,一心撲在工作之余,還兼顧學術研究。他們是偉大的!
當我第一次在辦公室的走廊里碰到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我見他走路的步伐是迅速的,眼睛是有神的,我怎么也沒想到,他是我們的院長!領導還跟我說,他每周還有固定的坐診時間,為患者看診,也成立了工作室,為社會上眾多患者做義診,我才知道,原來他是我們的徐院長。
在后來的工作中,我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徐院長,得知他是一位在肝病治療、肝癌早期診斷等方面的教授和專家,也曾出訪多個國家做訪問教授,獲得“世界冷凍治療特別貢獻獎”等殊榮。徐院長還特別愛好寫書,從醫50年,發表了中英論文496篇,出版學術專著9本,參編29本,累計達980萬字 。而我有幸拜讀了他撰寫的《與癌共存》、《踐行中國式控癌》書籍,其中拯救細妹的故事,讓我不禁感嘆、心生敬畏。
第一次聽到“彭細妹”這個名字,是在醫院的宣傳片上,在后來拜讀《與癌共存》這本書時,也有看到細妹的身影。試想,如果徐院長不曾到湛江義診,那么,細妹的命運,會被改變嗎?
我亦曾激動的和家人以及朋友說起:“你知道嗎?我們醫院有個院長,他八十多歲了,還在工作呢!而且每周還會為病人會診,是不是一件很震撼的事情?”是啊,八十多歲了,很多人都會選擇安享退休生活,而徐院長卻還在為醫院付出,為醫療事業做貢獻。反觀當下眾多年輕人,總想“躺平”和“躺贏”,如果不曾擁有一技之長,深耕崗位,又如何做到“躺平”和“躺贏”呢?
我想,正是因為有像徐院長這樣的復大人,才鑄造了復大榮耀的十年。而我作為復大新生力量,雖不曾見證這十年的發展,但我會永葆初心,也會銘記第一次穿上防護服、隔離衣,協助采集核酸、打疫苗時候的模樣,更加不會忘記我曽作為“醫師節”工作人員,跟著醫生們一起宣誓“希波克拉底”誓言,我將帶著這份初心和對工作的熱愛,一起迎接復大下一個輝煌燦爛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