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平
以德報怨,厚德行醫 (下)
徐教授還講敘了另外一個故事:一位下腹部腫塊、嚴重腹水的年輕女性患者入院治療。入院前,她在廣州市幾家醫院作B超和CT及腹水檢查,初步診斷為卵巢癌腹腔轉移。我院按常規檢查腹水中結核桿菌和癌細胞,都是陰性;胸片上沒有看到結核病灶。專家組討論結核與腫瘤診斷目前都不能確立也不能排除,在病人腹脹十分難受的情況下,為不耽誤病情并征得病人和家屬同意后先處理腹水及營養支持同時進行診斷性抗結核治療兩周,但沒有效果;專家組再次討論并征得病人和家屬同意后又實施診斷性腹腔內化療,共3天,仍無效果。決定對這位病人作剖腹探查。腹腔打開后,發現腹腔滿布大小不等的結節,腹膜增厚,呈結節狀,質地很硬。根據臨床經驗判斷,卵巢癌診斷可以成立。但診斷的“金標準”是病理學檢查。我們在術中取了腫塊作快速冷凍切片病理學檢查。半小時后,結果出來了:腹腔結核!是良性疾病而非可怕的癌癥,皆大歡喜,醫生高興,家屬高興!手術結束后,病人一家堅持要宴請醫生以表謝意。拗于我院紀律,我們領了謝意,沒有接受宴請。
腹腔結核有一特點,一旦暴露于空氣中,病情往往明顯改善,手術后再進行抗結核治療,病人的腹水一天天減少,直至消失,全身情況一天天改善,10天后拆線出院。在我們的病房里,這樣的病人應該是最幸運的,我們為她明確了診斷,最終戰勝疾病感到十分高興。但是,意想不到的是,隨著病人一天天康復,病人的家屬對我們的意見卻一天天增加。家屬找來了,說:“你們為什么術前沒有能診斷結核?為什么你們要給病人作化療?”我們承認:當初沒有能正確診斷,錯了!但是,醫生不是“神”,醫生診斷只能根據各種資料結合起來做出判斷,沒有證據,如何能肯定為結核?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我們不給這個病人手術探查,則可能延誤很久不能明確診斷,很可能象其它醫院一直認定她為卵巢癌那樣堅持不停的化療,直到死亡——如果真是這樣病人家屬可能對我們反而不會有意見,那么,這對誰有益呢?
中國文學家魯迅說過:“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做任何事,尤其是成功的事,總有風險存在,總不可能獲得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醫療是一極復雜的勞動,難免會引來誤解或怨言。這是醫生常常遇到的困惑。但醫生既然選擇了治病救人這一職業,就意味著選擇了奉獻,不要怕被誤解,嚴于責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只要有益于病人,雖“怨”猶樂——行醫做事,以德為先!近8年來徐克成教授帶領復大腫瘤醫院醫療團隊用新技術綜合救治了5000多例中晚期病人,特別是象廣東鄉村的下頜部巨大惡性畸胎瘤嚴重影響呼吸生命垂危的患兒銘仔、面部巨大肉瘤患兒江味鳳、腹圍超過了2米的巨大卵巢癌患者彭細妹,還有大慶市的一位同時患五種癌癥的患者齊海納、湖南的面部15公斤超級巨瘤患者黃春才,馬來西亞兩個巨大象面人洪秀慧和陳嘉欣,丹麥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郭林等許多國內外其它醫院都不愿意承擔風險或無法治療的困難病例------徐克成教授本著一心為病人勇闖抗癌難關累創醫學奇跡,而且考慮到病人的實際困難專為銘仔和江味鳳兩位患兒設立了助學金直到他們大學畢業——無疑徐教授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表率。如果您有機會零距離接觸徐克成教授,可能會有更深切而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