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平
年邁人士患癌——真想再活100年
癌癥已成為人類最常見的疾病,老年人患癌更多。徐教授講:已經有人預測,在不久將來,1/3的人將會在一生的某個階段因生癌癥而尋求醫學呵護。如果人類壽命達到120歲,可能80%以上死于癌癥。因此,我們要更加關注老年癌癥病人。
必須明確的是癌癥不是不治之癥。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綜合多方面結果達成以下共識:癌癥在多數情況下只是一類與冠心病、糖尿病類似的慢性病。這種慢性病有兩種涵義:一是指癌癥發展是一漸進慢性過程,二是指在免疫“監管”下,癌癥可以“休眠”,與人體“和平共處”。
對于老年人患了癌癥,而且不是早期,徐克成教授的觀點是:一切的治療均應以改善病人生活質量為主要目的。一般對75歲以上老人,不應施以化療,手術也應慎重施行。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微創(如冷凍)治療和免疫治療可達到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冷凍可在不開刀的情況下進行,系將一根細針經過皮膚穿刺入腫瘤內,再將針尖的溫度快速降至-160℃,使腫瘤凍死;免疫治療主要目的是提高人體的抗癌免疫功能,主要增強人體內免疫細胞如T細胞、NK細胞活性,從而抑制腫瘤擴散、復發和轉移。徐教授曾治療一位94歲老人張祥肽女士——2004年張女士突然感到背痛逐日加劇,兒孫帶她到某醫院看病,CT檢查發現為肺癌,已侵犯到脊椎骨,疼痛系由腫瘤壓迫神經所致。醫生問她多大年齡啦?兒孫回答94歲,醫生大吃一驚,自言自語說:“94歲,我能活這么長就好了”。隨之開了12片止痛藥,囑她兒孫帶回家“好好孝順”。但老人背痛一天天加劇,終日呻吟不絕。兒孫最終帶她到了復大腫瘤醫院,徐克成教授、牛立志博士等專家經過討論后認為這樣高齡的病人盡管治療風險很大,但看到病人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狀況,決定盡最大努力為該病人做微創冷凍治療。冷凍后三十分鐘,疼痛就停止;一個月后,腫瘤縮小一半,現在幾乎消失。老人今年已100歲有余,正在頤養天年。
一個人能活100歲不容易,還戰勝了癌癥6年更不容易,這是老年晚期癌癥病人需要繼續努力的典范——如今的生活越來越美好,問張女士:怕不怕死?答曰:不怕!問她還想活多久?老人家高興地說:我想再活100年!當然是不可能的,我先過好快樂的每一天------老人如此開朗難得,而徐克成教授堅持關注救治老年癌癥病人更需要愛心和勇氣,畢竟現實中更多的人選擇的是怕麻煩怕無效反而惹麻煩,最終選擇的是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