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 1/3
1/3 的病人死于癌癥本身 ( 其中多死于癌的轉移 );1/3 的病人死于過度治療;1/3 的病人死于恐懼與高度憂郁,是“被嚇死的”。這是我國著名腫瘤病理學家顧健人院士提出的“三個 1/3”論。可見,保持的心境平和、舒暢,對治療癌癥有重要意義。
負向情緒會促進癌癥發生
中醫理論說“心主血藏神”,神明之心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五臟六腑均在心的統一指揮下。按現代醫學解釋,“心”指神經—內分泌系統, 尤其大腦的活動。我們的身體,無處不在“心”即神經—內分泌系統控制和調節之下。害羞、激動的時候,臉色發紅;憤怒的時候,臉色鐵青;恐懼的時候,臉色蒼白。這些,就是常說的情緒。
情緒是神經—內分泌活動的反映,是思想感情的流露,是大腦皮層興奮、抑制過程顯示的一種狀態。寬容、博愛、希望、愉快、恬靜、感恩,是為正向情緒,能夠增加人的能量,使人產生美好、舒服、輕松、愉快的感覺。正所謂“笑一笑十年少”。 反之,內疚、自責、沮喪、懊悔、悲傷、恐懼、憤怒、焦慮、怨恨、嫉妒,使人產生不舒服、不愉快的感覺,是負向情緒。

一份研究調查了100位有乳房腫塊的婦女,發現在后來被診斷為乳腺癌的患者中,半數在過去五年內經歷過精神創傷。對癌癥病人做心理調查顯示,有克制、壓抑、不滿和悲憤等情緒的人,更容易發生癌癥。在癌癥病人中,情緒急躁者占69%,發病前半年有過重大精神創傷者為52%,有明顯不良心理因素影響者高達76%。癌癥組病人所受到的精神刺激,強度比一般病人要強,對于癌癥病人而言,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和預后。
2010年,權威雜志《細胞》刊登了“快樂小鼠”實驗報告。一群帶有不同腫瘤的小鼠被放在一個“豐富的生存環境”里,籠子里有各種小鼠喜愛的玩具。每只籠子中的小鼠數多于 8 只,保證它們盡情地互動,接受的都是“良性精神刺激”。這些小鼠被稱為“快樂小鼠”。
對照組小鼠不生長在這種環境里。若干天以后,“快樂小鼠”的腫瘤重量比對照組的都要低,有的腫瘤不僅變小,還消失了。實驗涉及的黑色素瘤、胰腺癌、肺癌都有類似情況。與對照組比較,黑色素瘤抑瘤率為43.1%,胰腺癌的抑瘤率為58.2%,肺癌的抑瘤率為36.5%。
業已證實,癌癥是一種以局部組織異常生長為特征的全身性系統調控失常的疾病 (Lancet Oncol,2010)。腫瘤細胞表達多種神經遞質受體,負向情緒通過下丘腦,刺激腦下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再促進腎上腺分泌皮質類固醇和腎上腺素,從而影響免疫系統的重要器官,使胸腺和淋巴結的重量減輕,血液中淋巴細胞減少,使機體免疫功能明顯降低。這些改變都會影響免疫系統識別及消滅癌細胞的監視作用,促進癌癥發展和轉移。
2013 年,英國BMC Cancer 雜志發表一篇文章,報告一份隨機多中心研究,發現采用心理疏導、分散注意、變換認知等方法,幫助病人克服對癌癥復發的恐懼,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踐行中國式控癌》、徐克成、羊城晚報出版社)
美國MD安特森癌癥中心Lorenzo Cohen博士也曾闡述過不良情緒對患癌的影響。他說:“壓力對你體內各個系統功能運行有很大影響。雖然健康專家仍在梳理壓力如何引起癌癥,但無疑的是,壓力會促進某些疾病的發生和進展。一句話,壓力使你的身體對癌癥更有親和力。(stress makes your body more hospitable to cancer.)”
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實驗證明:壓力會導致肺癌耐藥性的發生,加速癌細胞的生長,而一類緩解壓力的常規藥物,能夠起到增強抗癌藥療效的作用。
心理醫生教你如何排解不良情緒
因身心平衡而受益的癌患不在少數。暨南大學附屬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榮譽總院長徐克成教授堪稱典范。十二年前他患有膽管細胞性肝癌,至今已“無癌生存”12年。有人曾問:作為一個古稀老人,一個曾患癌之人,您依然老當益壯、精神抖擻,有什么竅門?他說:開開心心,平衡飲食,適當運動,堅持工作。
復大護士長鄒曉春還記得兩年前,醫院同一個病房里住著兩個病人:一個胰腺癌晚期,多處轉移,每天聽著音樂又唱又跳;一個小肝癌,每天在病房里唉聲嘆氣。結果,胰腺癌病人活了1年多,小肝癌病人半年就走了。
“每個得知病情的癌癥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出現緊張、焦慮和不安,這是正常現象。”暨南大學附屬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心理醫生馮彩勤表示,當內心煩悶之時,適當冥想,能夠使我們暫時忘卻煩惱,獲得內心平靜。同時,冥想也能幫助緩解疼痛,集中注意力,增強免疫力。假如能堅持每日冥想,便可以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清理負面情緒,療愈身心。
冥想要領如下:
1 安靜的環境,避免被打擾。對于我們的住院病人,你可能在入睡前,告訴護士避免打擾到你,之后打開音樂,或者儀式性的先做深呼吸及放松練習。
2 舒服的姿勢。雖然傳統的姿勢是盤腿而坐,雙手自然垂膝,但關鍵是找到一種讓自己坐得舒服的姿勢。但對于不方便盤坐的病人而言,舒服的姿勢平躺也是可以的。因此可以說,只要舒服的姿勢,比不管是盤腿而坐還是半臥,還是平躺都是可以的。
3 調整呼吸。在冥想開始之前,可嘗試做3分鐘左右的深呼吸練習。平靜你的呼吸。首先,用力呼氣,將肺底里的二氧化碳給吐出來。通過練習“深度呼吸方法”(又稱腹式呼吸法)里的技巧是很有幫助的:想象一下你的腹部有一朵正在開放的蓮花,當吸氣使腹部充滿空氣時,花朵的花瓣舒展開來;當你呼氣時,花瓣則合攏起來。
4 選擇柔和舒緩的音樂,進入冥想。

馮彩勤介紹,長期持續性的焦慮會影響我們的睡眠,降低機體免疫力,影響身體健康。她建議,患者可以通過肌肉放松來減緩緊張焦慮的情緒。
肌肉放松練習步驟如下:
1 準備動作:在一般情況下,放松訓練程序要求患者先自行緊張身體的某一部位,如用力握緊手掌10秒鐘,使之有緊張感,然后放松約5-10秒。通常施行緊張松弛訓練的身體部位是手、手臂、臉部、頸部、軀干以及腿部等肌肉。
2 正式訓練:肌肉放松訓練時,要使患者保持心情輕松,并舒適地坐在椅子上,訓練最好在遮光且隔音設備較佳的房內進行,并拿掉眼鏡、手表、腰帶、領帶等容易妨礙身體充分放松的物品。
3 步驟如下:
1 緊握左拳——注意手和前臂的緊張,(5秒鐘后)放松;
2 緊握右拳——注意手和臂部的緊張感,(5秒鐘后)放松;
3 自左腕關節向上彎曲你的左手,盡量使手指指著肩部——注意手背和前臂肌肉的緊張——放松;
4 自右腕關節向上彎曲你的右手,盡量使手指指著肩部——注意手背和前臂肌肉的緊張——放松;
5 舉起雙手臂,用力將手指觸至雙肩——注意雙臂肌肉的緊張——放松;
6 聳起肩膀,越高越好——注意肩膀的緊張——放松;
7 皺起額頭——注意緊張,然后放松,并略為閉上眼睛;
8 緊緊地合上雙眼,試探緊張與放松的感覺,再輕輕閉著眼睛;
9 用力將舌頭抵住口腔上部——注意口腔內肌肉緊張——放松;
10 緊閉雙唇——注意口腔與下顎的緊張——放松;
11 用力向后仰起頭部——注意背部、肩膀以及頸部的緊張——放松;
12 用力低頭,盡量將下巴靠住胸部——注意頸部與肩膀的緊張——放松;
13 作弓形彎曲背部、并離開椅背,雙臂向后推——注意背部和肩膀的緊張——放松;
14 做一次深呼吸,并持續一段時間——注意背部和胸部的緊張——吐出空氣——放松;
15 做兩次深呼吸,持續一段時間——吐出空氣——放松;
16 用胃部吸入空氣,盡量使其膨脹——注意腹部的緊張——放松,感覺到你的呼吸更加穩定;
17 抽緊腹部肌肉——注意到腹部的緊張——放松;
18 臂部用力并壓住椅座——注意到臂部緊張——放松;
19 抽緊腿部肌肉,伸直雙腿——注意到腿部肌肉的緊張——將雙腿放回原姿勢——放松;
20 雙腳腳趾向上,并逐漸抬起雙腳——注意雙腳和小腿肌肉的緊張——放松;
21 向下弓起腳趾,猶如要將腳趾埋入沙土一般——注意雙腳彎曲時的緊張——放松
馮彩勤表示,如果身體的某個部位不方便活動,可跳過該部位,做下面的部分。放松的方法很多,以上介紹的只是其中的一種。但各種方法的基本要領是一樣的,即放松和緊張交替進行,放松時運用深呼吸,緊張后短暫休息,按照一定的部位和順序進行訓練等等。
小貼士:在做上述放松訓練時,可播放輕音樂或者自己喜歡的比較舒緩的音樂,同時也可以跟隨有引導語的放松音頻,直接跟著老師的引導做放松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