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已起,時光悄悄來到了第一個帶“寒”的節氣,微微涼風,陽光靜靜灑滿走廊,推開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35號病房的房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位純樸的中年女性,這位中年婦女叫玉梅,她安靜地坐在病床上,陪伴在側的是她的女兒,她們正在津津有味地收看著電視節目。
玉梅此時她能夠安心地坐在這里看電視,牛立志博士所帶領的團隊可謂是功不可沒。2018年9月25日,小玉與錢醫生第一次見面,錢醫生獲悉小玉的縱隔腫物早于2017年10月做CT檢查時便被發現了,但當時并未進一步治療,只是定期復查,直至2018年9月21日才決心尋求進一步的治療。錢醫生在全面了解小玉的病情之后,隨即為其安排做胸部CT等相關檢查。檢查結果出來后,牛立志博士所帶領的團隊詳細研究了影像資料后發現前中縱隔左側囊實性占位,腫瘤的影像密度低,考慮為成熟畸胎瘤的可能性比較大,不排除惡性的可能,有包膜,具備手術指征,暫未發現手術禁忌癥。各位醫生進行討論之后向小玉建議手術切除,將病情、治療方案及風險詳細告知玉梅及其家屬,其表示明白與理解并同意配合治療,于2018年9月27日進行了左前上縱隔腫瘤切除術+心包部分切除術。
臨床上根據縱隔內器官及組織的投影簡單地把縱隔分為前、中、后三部分,縱隔畸胎瘤多發生在前縱隔。縱隔畸胎瘤是胚胎時期部分鰓裂組織隨著膈肌下降而入縱隔,它來自于胚胎期一種多功能細胞,在身體發育過程中,增殖發展成為畸胎瘤。周圍為蜂窩組織,但也有少數腫瘤與心包及大血管緊密粘連。腫瘤生長緩慢,可達很大體積。在沒有引起壓迫癥狀前,多無自覺癥狀,它可并發感染、出血及惡性變,且有粘連和破潰入氣管及支氣管的潛在危險,而畸胎瘤的X線片可能有骨骼、牙齒的陰影。即使是良性腫瘤,長大后可壓迫呼吸道、心臟、上腔靜脈,產生嚴重癥狀。其一,如放任畸胎瘤繼續增大可壓迫周圍臟器,甚至與相鄰器官發生粘連。粘連可因心包不斷磨擦所致,亦可因囊內油脂樣物刺激產生無菌性炎癥,亦可因囊腔內感染。其次,畸胎瘤容易發生感染;再者,囊性畸胎瘤很容易破入其他臟器,穿破的原因可因外傷,也可因囊內容積急驟增大而致囊內外壓力不平衡,也可因感染所致炎性穿破。
通過術前周密的準備及麻醉科的合作下,利用胸腔鏡探查,牛博士與其團隊給玉梅實施了手術。在手術過程中,主治醫生認為,“最大的困難在于心包及肺臟粘連組織處的分離。腫瘤本身偏大,占位面積達到6*5cm,而腫瘤僅與心包粘連的部分就占了2*3cm,相當于腫瘤的五分之一,而且其表面纏繞的血管非常豐富,蜿蜒盤纏,進而增加了每一步的操作難度”。因此手術醫生在分離的過程中時刻保持警醒,聚精會神,生怕出一丁點兒錯誤,哪怕有一秒心不在焉,也可能會造成重要器官損傷或者血管破裂大出血而導致玉梅出現生命危險。所幸的是,手術過程相當順利,玉梅的出血量少,術中完整切除腫瘤并完成胸廓重建,移走了壓迫玉梅胸口的大山,解除了腫瘤對玉梅氣管、心臟、大血管的壓迫,消除了玉梅胸悶氣急的癥狀。
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之下,玉梅術后恢復順利。玉梅在術后第二天便可以下床緩慢行走,術后第5天已基本康復,咳嗽的頻率也大大降低,呼吸不暢的情況也大大改善,沒有出現胸痛的情況,這讓所有的醫護人員都感到特別欣慰。玉梅感謝地說道,雖然她并不清晰地記得是哪幾位醫生為她做的手術,但她心里知道這些醫生都在努力地幫助她一起戰勝病魔,她心里十分感激這些醫生。同時,她也認為,“選擇規范的醫院,遇到負責的醫生,疾病才會被治愈,生命才有希望……”
牛立志教授也高興地表示:“作為醫生,很高興能得到患者的認可和鼓勵。就每一位患者而言,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是醫生前進的動力。我們將不忘初心,繼續扎根臨床,不斷提高手術技能,為更多的腫瘤患者帶去福音。”
患者生死相托,醫者全心赴救!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的全體醫護人員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將會一直以此為信念,為患者帶來更多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