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直腸癌血行轉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直腸癌肝轉移也是直腸癌治療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約有15%~25%直腸癌患者在確診時即合并有肝轉移,而另15%~25%的患者將在直腸癌原發灶根治術后發生肝轉移,其中絕大多數的肝轉移灶初始無法獲得根治性切除。

隨著腫瘤影像學的發展,微創技術在直腸癌肝轉移治療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不能接受傳統手術治療的患者提供了更多可選擇的治療方式。
便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
患者趙叔叔來自成都,去年5月份出現便血癥狀,但他以為只是痔瘡,所以并沒有放在心上。“我有時候便血有時候不會,再加上我又不太懂,所以就沒有在意。”直到在常規體檢,趙叔叔的腸鏡檢查顯示腸腔狹窄,有巨大潰瘍型新生物,病理提示為直腸腺癌。在醫生的建議下,趙叔叔接受了直腸癌根治術。

痔瘡?直腸癌?這兩者有什么區別?有數據顯示,直腸癌初期被誤診為痔瘡大約為90%。

不被重視的陽性淋巴結→肝轉移瘤
術后趙叔叔的病理顯示有脈管癌栓,且陽性淋巴結一枚,有轉移的可能。“醫生讓我化療,我拒絕了。”趙叔叔表示自己受外界影響,對放化療很抗拒。而且他覺得術后大便規律,只有一枚淋巴結,也就沒怎么放在心上。
2020年8月復查提示,趙叔叔肝右后葉出現小結節,他便自己口服中藥調理,結果在3個月后的檢查發現結節較前縮小了。“8月份結節大小是2.3cm,到11月份復查是1.2cm。”由于結節的縮小,讓趙叔叔更加不以為意,又開始喝酒。“沒辦法,我就好這口。”
直到今年5月中旬,趙叔叔檢查發現肝上面的結節長到3.6×3.0cm,醫生告訴他是轉移瘤。原本已經準備在當地醫院住院治療的他,剛好收到朋友給他寄了兩本時代楷模徐克成教授寫的書,了解到冷凍消融術以及醫院多學科、多方法治療腫瘤,趙叔叔便買了機票,一個人來到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但他并沒有立馬入院就診,而是先考察了一下。趙叔叔坦言自己對住院環境、醫療服務各方面要求比較高。“說實話,這里的環境、醫療團隊以及服務超乎我的想象。”這也讓趙叔叔放心入院治療。
微創技術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入院后,趙叔叔完善相關檢查。結合既往病史,我院醫療二科專家迅速組織會診。由于腫瘤復發明確,且沒有手術禁忌癥,牛立志院長在B超和CT引導下,為其實行肝臟冷凍消融術,以減輕腫瘤負荷。
牛立志院長表示冷凍消融主要通過冷凍破壞、升溫破壞、微血管破壞和免疫調控機制達到治療目的。冷凍消融的優勢非常明顯,在治療方面,可以通過放置更多的冷凍針對腫瘤進行覆蓋。不同的冷凍針還可形成不同形態的冰球,可以非常好的根據腫瘤形狀進行消融。其次,冷凍消融還能緩解患者手術期間和術后的疼痛感。




冷凍消融過程
術后一周左右,他聽從醫生建議,開始接受介入治療。這4個月來,趙叔叔經過5次介入化療以及冷凍消融治療后,胃口好了,體重也上來了。值得高興的是,他此次入院檢查并未發現明確腫瘤殘余或其他轉移病灶,總體情況良好。
以病人為中心的住院環境更貼心
由于接受了介入化療,趙叔叔來來回回入院5次。他說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是一個腫瘤專科醫院,專業性強,治療法子不單一;醫療技術精益求精,服務也是病人至上……這些都讓他感受到徐克成榮譽總院長在書里所寫的“以病人為中心”。

“醫療二科一點也不耽擱時間。”趙叔叔表示他入院后,科室立馬為他安排檢查,提供治療方案,這讓他很滿意。而且在治療過程中,醫療二科陳志賢主治醫師在建議哪種治療方案時,總會提前向趙叔叔解釋有什么效果或影響,后續應該如何治療;每次檢查,都會細心對比前后情況,及時調整治療。護士們就更不用說了,每次都是叔叔長叔叔短,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
癌癥治療也要注重個人調理
趙叔叔告訴我們,他早年也是帶過兵,打過戰,辦過企業……這些經歷讓他對死亡不是特別懼怕。“你要說對死亡沒想法那肯定是騙人的,但是癌癥是有法可控的。”只是如何控制癌癥呢?
“科學治療,也要注重后續自身調養與康復,要把身體放在第一位。”趙叔叔想起之前的行為,有點后悔。他說自己每次看到腫瘤變小,或者情況有所好轉,便又開始放任自己,比如喝酒,這可能也是促使他后來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他也表示自己將好好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習慣,降低癌癥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