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多學科聯合成功治療小細胞肺癌合并支氣管狹窄的患者。

今年4月,患者王阿姨因刺激性咳嗽咳痰在當地給予抗炎治療,但癥狀并沒有得到緩解。隨著癥狀日漸加重,6月王阿姨的胸部CT報告顯示“肺占位”,支氣管鏡檢查顯示“右肺上葉開口可見新生物完全阻塞管腔,周圍粘膜浸潤改變,累及右主上端”,鏡下病理提示:“右肺小細胞癌”。因身體原因,王阿姨一開始只是口服靶向藥治療,但仍然咳嗽,還出現頭脹、頭痛等癥狀。

為緩解癥狀,王阿姨在當地醫生的建議下,7月份開始實行全身化療。雖咳嗽有所緩解,但復查結果顯示右主支氣管變窄,周圍可見不規則等密度腫物影,縱隔淋巴結較前增大。這個結果,讓王阿姨開始尋求新的治療方案。
為求得進一步診治,今年10月,王阿姨來到我院醫療一科就診。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顯示,王阿姨右肺門區可見不規則軟組織影,范圍約3.6x2.6x4.8cm,增強后可見不均勻明顯強化,符合右肺中心型肺癌表現,同時腫塊包繞右肺門支氣管及右上、下肺動靜脈,上葉、中葉、下葉各支氣管狹窄。


針對王阿姨的情況,我院醫療一科專家迅速組織會診。結合入院輔助檢查,評估王阿姨右肺癌晚期,無根治可能,醫生建議實行二線IP方案化療序貫右肺腫瘤并縱隔淋巴結姑息性放療。
因右肺腫瘤壓迫右肺上葉、中葉、下葉各支氣管致狹窄,入院2天后,牛立志院長在內鏡+DSA引導下,為王阿姨實行右支氣管內射頻消融術+支架置入術。“術前呼吸還困難,術后第二天癥狀明顯好轉,下地活動也不喘了。”


牛立志院長表示,氣管、支氣管狹窄是晚期頸胸部惡性腫瘤常見癥狀之一,患者可因氣促、呼吸困難、窒息而死亡。絕大多數患者已失去手術機會,治療十分棘手。這個時候可以先進行氣管鏡下的射頻消融治療,把氣道打通,癥狀減輕后的后續治療相對來就比較容易。
而支架置入治療可有效治療腫瘤腔外壓迫、腫瘤浸潤狹窄,能迅速解決患者呼吸困難,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為患者進一步治療贏得時機。隨著介入放射學的發展,我院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下行內支架置入治療壓迫性氣管狹窄,取得較好效果。


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腫瘤)醫院,近年來,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科室迅速發展,具有較強的臨床救治和醫療保障能力。我院秉承個體化應用、精準治療的治療方法,特別是通過多學科、多部門聯動協調配合,制定患者專屬的治療方案。不同的患者治療方案不同,同一患者在不同的治療階段,治療方法也不同,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因人而異、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