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23日,第二十二屆國際冷凍治療大會(ISC)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此次大會以網絡視頻的方式連線世界各地進行。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專家學者匯聚于此,參加此次盛會。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徐克成總院長、牛立志院長、梁冰副院長、醫療五科劉樹鵬副主任受邀參加本次大會并作主題發言。

1972年,國際冷凍治療學會在奧地利宣告成立。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冷凍技術治療腫瘤已經日趨成熟。此次大會分為學術演講和換屆選舉兩部分,就當前冷凍治療研究在臨床應用、基礎研究等諸多方面進行分析與討論。會上,牛立志院長當選第二十三屆國際冷凍治療學會主席。

作為國際冷凍治療學會名譽主席、第18屆國際冷凍治療學會主席,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徐克成總院長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并預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他感謝ISC的成員和專家的貢獻,同時希望年輕一代的醫生能夠團結一致,提高專業技能,進一步規范和提升冷凍消融技術的發展。

在專題演講中,徐克成總院長發表題為《Is Cryoablation Effective in Prolonging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Cancer? Inspired by the Analysis of 25 Cases who Survived More than 10 Years》(冷凍消融是否有效延長進展期癌癥患者的生存期?——來自于對25例存活10年以上的病例分析)的報告。此項研究是在8371例接受冷凍治療的患者中,挑選25例符合條件的病例。

這25例包括肝細胞癌、肝結轉移癌、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均符合以下條件:
1)均為病理確診病例,預期壽命小于1年;
2)手術后復發,或腫瘤不能切除;
3)均為進展期,常規治療失敗者;
4)僅僅接受冷凍消融治療;
5)接受冷凍治療后存活10年及以上。
研究分析發現這25例中,腫瘤緩解率為CR有15例(60%),PR有7例(28%),SD有3例(12%)。其中,64%的患者存活10—15年,36%的患者存活16年或以上。至今仍有72%的人活著。

▲一次冷凍消融后的長期緩解。患者腫瘤單獨行冷凍消融術后病灶消失,患者長期無病生存,這樣的患者并不多見。有3種情況。

▲反復冷凍消融后長期緩解。冷凍消融后患者的腫瘤經歷了短期緩解,很快復發,再次冷凍,然后緩解,這是重復幾次或更多次。最后,患者保持無進展狀態或“帶癌生存”多年。到目前為止,幸存者基本上屬于這種類型,共13例。

▲長期緩解后反復復發。接受冷凍治療后長期緩解多年,通常8-10年后復發,然后冷凍治療,好轉,復發,再冷凍,如此反復多次。在這次隨訪中死亡的病例大多數屬于這種類型,發現有9例。

▲不斷冷凍,不斷緩解。每次冷凍消融后緩解幾個月后,又出現新的腫瘤腫塊,然后再次冷凍,然后再次緩解,如此反復,“帶癌生存”很長一段時間。見3例。
冷凍消融誘導的微環境重塑和腫瘤特異性T細胞的擴張也表現為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的表達。與熱消融技術使腫瘤抗原變性不同,快速冷凍腫瘤可以保留潛在的腫瘤相關抗原(TAAs);與切除相比,冷凍消融引起的腫瘤特異性TIL反應較強,提示抗腫瘤作用可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基于已有的理論與實踐,徐克成總院長提出冷凍消融能有效延長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期,而這種作用可能與冷凍免疫的遠距離效應有關。

作為第23屆國際冷凍治療學會主席,亞洲冷凍治療學會副主席,牛立志院長作了題為《Cryoablation for Lung Cancer》(肺癌冷凍消融術)的報告。冷凍消融在早期甚至晚期肺癌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相較于熱消融如射頻、微波消融等,冷凍消融是利用低溫使病變組織快速降溫來破壞細胞,引起細胞壞死或凋亡,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可以有效消融肺部的腫瘤,尤其對于肺部腫瘤相對中央或緊密靠近或侵入到縱隔或胸壁的,更具有優勢。

此外,冷凍消融的雙探針法可使磨玻璃肺結節(GGO)固定,提高了小肺癌冷凍消融的準確性、成功率和效率。當冷凍冰球邊緣大于瘤體邊緣1.0 cm更能讓結節獲得滿意的臨床效果。而經過大量的研究與實踐,三循環冷凍消融針對肺消融進行了優化,并被證明具有較低的復發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冷凍消融的優勢包括在CT期間具有良好的可視化性,并且能夠減輕疼痛,且術后可以繼續聯合放化療、免疫治療,是一種安全可行的方法。

梁冰副院長作了《Cryoablation for liver tumors and complication prevention》(肝癌的冷凍消融治療及并發癥的預防)主題報告。每年有八十多萬人因肝癌死亡、中國的肝癌患者占全球一半以上,是中國癌癥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除了原發性肝癌,肝臟是轉移瘤常見部位之一。傳統的治療仍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大多數患者一發現即為中晚期,或因高齡、合并其他疾病導致無法手術,只有少數人有機會手術或接受肝移植。
幾項隨機對照試驗結果表明,手術切除和局部消融術對小肝癌的長期結果相當,并能通過補充消融術或挽救性手術有效提高患者的總生存期。而對于拒絕原發性小肝癌手術者,心肺功能不全或者不適合手術的老年人,合并重癥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差、不能耐受手術切除那些具有巨大或多個腫塊或難以手術切除的復發性腫瘤,術后尖端有殘留肝癌或腫瘤殘留物的人,可選擇冷凍消融術。

肝臟穿刺消融的并發癥是臨床的突出問題,主要并發癥如發熱、食欲不振、局部疼痛、氣胸/血胸/大量胸腔積液、肝破裂、腹腔出血、寒戰、心律不齊等。因此做好充分的術前評估和準備、精確的術中指導、精細的穿刺、合理的進針和術中術后的實時監測,可有效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此外,研究發現,冷凍消融不僅可以控制原發腫瘤,還可以產生誘發特異性或非特異性抗腫瘤反應,產生“遠隔效應”。隨著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CAR-T等新型抗腫瘤免疫療法的出現,免疫療法成為腫瘤治療的新方向。大量的臨床應用提示了肝癌的冷凍消融與放化療、免疫治療相結合有著積極的效果,尤其是與免疫治療聯合,如通過使用免疫激活劑生產“原位腫瘤疫苗”來增強全身抗腫瘤的免疫反應,達到抑制殘留腫瘤與復發的目的。

醫療五科劉樹鵬副主任作了題為《乳腺腫瘤冷凍消融進展》的主題演講。乳腺癌目前已成為全球女性發病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以及早期篩查的推廣,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逐漸增高,目前乳腺腫瘤外科治療趨向于采用保乳根治手術。但隨著患者對形象、美觀的要求提高,保乳根治術仍會造成一定損傷,影響美觀,因此乳腺腫瘤冷凍消融逐漸應用于早期乳腺腫瘤的治療中。
臨床研究顯示,早期乳腺癌冷凍消融后的復發率約2.06%,這和保乳手術結果類似。與傳統治療方式相比,冷凍消融具備操作簡單、損傷小、并發癥少、不破壞外觀、疼痛輕微和恢復快等優點。近幾年的臨床研究結果推薦,對于luminal A型、淋巴結陰性、病理是原位癌或導管癌、<1.5cm單灶的乳腺癌,冷凍消融術是不錯的選擇。而對于浸潤性乳腺癌,冷凍消融也可作為有效的姑息治療手段。

冷凍消融引起的免疫效應此前也被一些臨床前期動物模型和臨床病例所證實。如Sabel教授在冷凍消融小鼠乳腺癌實驗中發現:冷凍消融可誘導TDLN中的腫瘤特異性T細胞反應并增加系統NK細胞活性,這與腫瘤在再次攻擊時的排斥反應有關。與手術切除相比,冷凍消融產生腫瘤特異性免疫反應可以根除全身微轉移,改善預后。
此外,冷凍消融可以聯合免疫治療并加強免疫反應效應。初步研究數據顯示冷凍消融和免疫療法之間具有良好的協同作用。而在冷凍消融與免疫和靶向治療乳腺腫瘤的研究發現,所有不良反應都是可控和可接受的。三聯療法不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而且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了循環腫瘤細胞(CTC)水平,降低了癌胚抗原(CEA)和癌抗原15-3(CA15-3)的表達,增強了免疫功能。當然,如何確定冷凍消融的合適條件,提高綜合治療療效以及減少治療相關毒性,仍是當前臨床研究的主要方向。
如今,我國的冷凍技術在世界已具有領先地位。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冷凍治療腫瘤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病人。先后獲國際冷凍治療學會“世界冷凍治療特別貢獻獎”、世界腫瘤介入大會“杰出貢獻獎”、中國腫瘤微創治療學術大會“杰出貢獻獎”等。未來,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將繼續緊跟醫學技術的發展,竭誠為腫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