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生氣時會“青筋暴起”,其實青筋不是筋,而是靜脈血管。如果你的小腿開始出現一條一條青筋爆起,那么你可能患上了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嚴格意義來講,它是許多種疾病的臨床表現,靜脈曲張本身除了美觀上的改變以外,本身對身體并無大礙,但是靜脈曲張長期發展所帶來的一些并發癥,如:血栓形成、潰瘍、水腫等,才是影響病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因素。
通過本文,您將了解到
1、靜脈曲張是什么?
2、為什么小腿靜脈會“曲張”?
3、引起哪些癥狀?
4、靜脈曲張如何治療?
一、什么是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多見于下肢,多發生于從事體力勞動和長久站立工作的人群,俗稱“蚯蚓腿”,簡言之就是指腿上長許多蚯蚓狀的血管團。平臥位時曲張可緩解,站立后可復現或加重。教師、交警、司機、醫務人員、體力勞動者等需要久站或久坐且保持單一姿勢的人,就容易出現靜脈曲張的問題。

二、靜脈曲張的病因是什么?
靜脈曲張分為原發性靜脈曲張和繼發性靜脈曲張。常見的是原發性靜脈曲張,主要病因是大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靜脈反流,引起靜脈高壓,進而靜脈迂曲、擴張成囊狀。
而繼發性淺靜脈曲張病因有:多由深靜脈疾病繼發所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穿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髂靜脈壓迫綜合征、布加綜合征、腘靜脈陷迫綜合征、深靜脈無瓣膜癥、動靜脈畸形、動靜脈瘺等。
三、靜脈曲張有哪些不適?
早期除了影響美觀外,可能沒有任何不適癥狀。但是,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逐漸出現下肢酸脹不適及鈍痛感,尤其在進行長久站立活動后,這種感覺更加明顯。中后期肢體皮膚可出現營養性改變,如瘙癢、脫屑、色素沉著等,甚至形成濕疹及潰瘍。
隨著病情的演變,可能伴隨肢體疼痛腫脹、淤積性皮炎、血栓性淺靜脈炎、靜脈破裂出血等癥狀。其中,血栓性淺靜脈炎表現為條索狀硬結、皮膚紅腫熱痛。
四、靜脈曲張需要治療嗎?
需要。由于早期沒有什么不適以致于大多數患者認為不需要治療。因此,多數患者未能在疾病早期得到良好的診治,而是在出現濕疹、皮炎、靜脈性潰瘍、血栓性淺靜脈炎等,甚至靜脈破裂出血并發癥后,才入院就診,導致治療周期延長,下肢皮色變黑,脂質硬化,甚至形成難治性潰瘍。所以要早發現、早干預治療,以減少遠期并發癥發生率。
五、靜脈曲張的嚴重程度怎么判斷?
靜脈曲張分為7級——
0級表現為下肢沉重感,但沒有明顯的靜脈曲張;
1級:毛細血管擴張、網狀毛細血管;
2級:明顯的靜脈曲張,但沒有水腫癥狀;
3級:靜脈曲張,伴有下肢水腫;
4級:皮膚改變,如色素沉著、脂質硬化;
5級:伴有已愈合潰瘍;
6級:沒有愈合潰瘍,俗稱“老爛腿”形成。
六、靜脈曲張的治療如何選擇?
0級-1級:改變生活方式、壓力治療;
2級-6級:結合病因,綜合治療,手術聯合壓力治療和藥物治療。
七、靜脈曲張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靜脈曲張有許多的治療方法,每一種治療方法都有一定的療效,但也有其不足之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壓力治療、手術治療等,常需要多種治療方法的聯合應用。
除了傳統的高位結扎剝脫術,近年來微創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新方法有很多,如:硬化劑治療、射頻消融治療、激光閉合治療、靜脈旋切治療、微波治療、及電凝治療等,均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且各有所長。當然每種手術術式都有其相應的適應證,并沒有哪一種術式適合所有患者,
其中,大隱靜脈射頻消融聯合曲張靜脈點式剝脫、硬化劑注射治療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不僅創傷小、疼痛輕、術后幾乎看不到瘢痕,而且手術過程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恢復快,平均住院日為1-3天。
八、術后會影響腿部的血液循環及生活嗎?
不會!手術前會充分評估,排除深靜脈疾病等其他病因,明確病因后手術治療。下肢有兩套靜脈系統,我們看得到是淺靜脈,也就是曲張靜脈;看不到的是深靜脈系統。通過手術方式閉合或去除淺靜脈后,血液可以經深靜脈回流,所以靜脈曲張手術對血液循環及生活影響很小。
結語
對于疾病的診治,貴在醫患同心,早發現、早治療、早消除隱患,只有在合適的時間段給予個體化的治療方法,力爭在“小火苗”階段就撲滅它,這樣才能避免“火災”發生,有效防止疾病進展,改善遠期生活質量。
供稿 | 介入科丘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