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它很小,但是后面越來越大。”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醫療三科病區,六十出頭的梅麗(化名)正在講述自己的“養甲狀腺結節”的經歷。

原來,梅麗來自印度尼西亞,2006年就發現脖子腫大,到當地醫院就診時,檢查提示為“甲狀腺腫物”,活檢結果為“良性結節”,不是“癌”。
她懸著的心稍稍放下。由于當時結節還很小,且沒有太明顯的不舒服,梅麗以定期觀察為主。然而結節一年比一年大,當地醫院多次建議她手術切除,可她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我周邊有親朋好友接受過甲狀腺全切手術,整個人很容易疲憊、免疫力下降了不少。”梅麗擔心自己也會這樣,于是一直沒敢做手術。
可即使結節是良性的,但太大的話,就會對周圍的器官產生壓迫。梅麗亦是如此:她的結節越長越大,會感覺到吞咽有異物感、飲水嗆咳等癥狀……這讓她不得不重視起來。
她想,肯定會有不用“動大刀”又能保全“甲狀腺功能”的方式。最終,她也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找到這個治療方式。
入院時,梅麗的脖子上有明顯凸起,超聲提示其雙側甲狀腺結節均為TI-RADS 4a類,大小分別為4×6cm(右側)、2×5cm(左側)。針對梅麗的情況,醫療三科主任徐炯源組織多學科討論,經過評估,專家團隊首選方案還是手術切除,但梅麗依舊拒絕。
經過多次溝通后,專家團隊綜合考慮梅麗的年齡、病變特點、訴求等,在治療的基礎上,兼顧甲狀腺功能和整體的美觀,為其先施行左側甲狀腺腫物活檢+術中冰凍+微波消融術。


整個治療均在超聲的引導下進行。B超掃描定位,首先以左側甲狀腺腫物為靶區,B超引導下,用細針行穿刺活檢,送術中快速病理檢查,結果提示為未見癌細胞。
因腫物巨大,術中還在甲狀腺與氣管間隙、與左側頸總動脈間隙、與食管間隙,注射生理鹽水進行水隔離處理,增大治療組織與周圍組織的間隙,保護周邊氣管、食管、頸部大血管、喉返神經、喉上神經等重要組織結構。
隨后,以30W的功率開始微波消融。按由下至上,由內至處,由深至淺的順序動態調整數微波刀位置,直至消融范圍覆蓋靶區,拔除微波刀。就這樣,梅麗的甲狀腺結節被逐步“瓦解”。



“現在感覺輕松很多!”術后兩天,梅麗覺得之前所有不舒服的癥狀都消失了,脖子上凸起的地方也肉眼可見的縮小了。而且微波消融創傷小,皮膚上僅留有針眼大小的傷口,幾乎不留疤痕,她也不再需要尋找“特殊”的衣服,遮擋脖子,對于愛美的她來說,非常滿意!

治療前

治療后
健康知識知多少~
甲狀腺結節長期不斷變大并不一定意味著會變成癌癥。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只有一小部分可能會變為惡性。雖然甲狀腺結節的長期增大可能提示惡性變化的風險增加,但并不是所有的甲狀腺結節都會惡變成癌癥。
對于甲狀腺結節增長的情況,醫生通常會建議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如細針穿刺活檢,以確定結節的性質。如果活檢結果顯示為惡性,通常需要進一步治療。
甲狀腺微波消融術是一種微創治療甲狀腺結節和微小癌的有效方法,近年來因其諸多優點而受到廣泛關注。區別于傳統的手術,微波消融術以其微創、快速恢復、安全性高等優點,成為了許多甲狀腺良性腫瘤和微小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

最后,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醫療三科主任徐炯源提醒:若有不明原因的頸部異物,可來醫院通過B超檢查的方式診斷是否患有甲狀腺方面的腫瘤,或者已經有明顯的癥狀如乏力、體重下降、心悸、心律失常、怕熱多汗、易激動等,也可能是甲狀腺出了問題,為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醫療三科(頭頸腫瘤科)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醫療三科是頭頸腫瘤專科,對耳鼻咽喉頭頸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除了各類外科手術之外,在腫瘤中晚期不能手術治療的患者治療中,以微創治療手段如納米刀消融、冷凍消融、微血管介入、光動力療法、碘粒子療法等治療手段為患者贏得治療機會,在治療腫瘤的同時,又盡可能保留器官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