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榜樣催人奮進,使命呼喚擔當。為持續講好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退役軍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故事,進一步營造尊重退役軍人、尊崇軍人職業的良好風尚,推動形成先進典型引領感召,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員工站在前列,擔當作為,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不斷開創干事創業新境界。醫院官微特推出【八一特輯】專欄,定期推送醫院退役軍人在各條戰線上持續奉獻、砥礪奮進的典型事跡。
“我一直覺得醫生這個職業有一種別的職業難以體會到的成就感。尤其是當我們的努力讓病人真正獲益的時候,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是無法言喻的,這是對我們醫務人員的最高褒獎和激勵,因為這讓我們切實地體會到,我們能夠幫助到他人。”徐衛中,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副院長,是一名退役軍人。正因為自己喜歡當醫生、喜歡當兵,1985年高考第一志愿填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進了軍醫大學,沒有勾肩搭背,沒有嬉戲打鬧,只有嚴整軍容、隊列行進、兩人成行、三人成列。與其他醫學生不同的是,他們不僅有教室里的埋頭苦學,更有操場的揮汗訓練,還有野訓場的槍彈等。六個揮灑汗水、勤學苦練的年頭,成為了徐院長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
畢業后,徐院長被分配到廣西桂林、南寧等地區的空軍部隊任軍醫,主要負責機場急救,保障飛行安全。在此期間,他還多次參與過周邊地區的搶險救災,如平頂山車禍、梧州水災等等。
而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更好地為軍人和群眾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徐院長先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四五八醫院、三0三醫院和廣州軍區陸軍總醫院進修學習,通過不懈努力,他的醫療技術得到了顯著提升。

2000年,徐院長被選拔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駐港部隊的輪換是三年一次,在人員選拔上,駐港部隊的軍官通常在全軍范圍內優中選優,需要具備較強的組織紀律性和專業技能,同時還要有過硬的軍事素質。
“駐港部隊是一個較為特殊的部隊,尤其強調政治紀律,管理環境可謂全軍最嚴。”徐院長說道,服役期間,他接受了最嚴格的品行教育、法紀法規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以及黨性教育,日常訓練和工作生活中,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細節都必須遵規守紀,容不得絲毫差錯。
千禧年的第三年,一種名叫“SARS”的病毒敲開了2003年的大門。此后,“非典”的夢魘彌漫了春夏兩季。2002年底,正處在駐港部隊的徐院長收到剛輪換到廣州空軍醫院副隊長的消息:廣州有不明肺炎出現。當時病例很少,甚至還未有新聞報道,具有多年呼吸系統疾病診療經驗的他,敏銳地意識到情況嚴重,這極有可能,是一種特殊的傳染病。
他立刻第一時間向上級匯報,同時采購藥品、器械等物資,并要求做好一定的防護隔離工作,包括設立隔離區、消殺區,做好人員管控等等。當天晚上,他牽頭制定出相關傳染病防控制度和工作流程。那一摞摞剛寫完的文件逐漸堆滿了整張書桌,是防控工作爭分奪秒的緊迫感,也是他為國為民的責任感。所幸,大家都有驚無險。而這,也為他在新冠疫情期間的防控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2009年12月,徐院長告別部隊,并自主擇業,投身于醫療行業中。“當時其實有很多選擇,但我就是喜歡當醫生,所以我便選擇到醫院工作。”2015年,在了解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在民營醫院中的名聲以及國家臨床重點腫瘤專科醫院的地位后,他毅然決然來到復大,開啟了臨床一線醫療管理者的工作。
短短幾年里,他便帶領團隊建立并完善醫院的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醫療質量指標體系和醫師評價體系,在全力保障醫療安全的同時,持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及滿意度,為醫院高質量發展賦能。

軍人和醫生各有職責,看似不同,又有相同之處,都是盡己所能,救人于水火。對于徐院長來說,以前的他,是軍人,是醫生;現在的他,盡管已經脫下軍裝,但始終初心不改,守衛在群眾健康的“第一線”。作為一名退役軍醫,無論身處軍營,還是身處杏林,他都恪盡職守,全身心服務百姓、服務病患,這是他對使命的堅守,也是對建軍節最好的獻禮。

現任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畢業于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從事臨床工作三十余年。曾在解放軍三0三醫院、駐港部隊醫院、廣州軍區總醫院的EICU(急診重癥監護室)工作學習多年,在呼吸和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內科各種急危重癥的救治上有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