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天灸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三伏天快要到了,三伏天灸治療馬上開始!
“老廣”素有“冬病夏治,入伏貼敷”的習慣。據說,“嶺南傳統天灸療法”已經入選廣東省、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有近30萬人次追捧天灸。
暨南大學附屬廣州復大腫瘤醫院中醫科王學良博士介紹,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夏季長期處于空調環境中,缺少運動,過多進食冷凍食物,氣虛和陽虛體質的人群越來越多。據廣東省人群體質調查資料顯示,氣虛和陽虛體質人群分別占30.8%和28.5%。他們的共同癥狀有:疲勞、失眠、氣喘、咳嗽、容易感冒、四肢不溫、腹部或腰部或下肢畏寒,飲食稍為不慎則容易腹瀉,潮濕天氣容易風濕骨痛,遇冷易發流清涕等。這類人群適宜在三伏天進行“冬病夏治”。
三伏天灸究竟治什么病?
據了解,天灸療法是藥物與穴位結合,藥物多為白芥子、甘遂、細辛、生天南星等,性溫熱、味辛辣,作用于特定穴位而較強地刺激經絡腧穴,辛溫走竄,可溫經散寒、逐痰平喘、通絡止痛。藥物刺激皮膚紅腫甚至起泡、破潰,促局部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還可提高皮毛衛外功能。
主要適宜病種包括:
1、肺系相關病癥: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喘(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咳嗽、慢性肺氣腫等)、慢性咽炎、虛人感冒等病癥防治。
2、痛癥:頸肩腰腿痛、膝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網球肘、胃痛、痛經等慢性疼痛疾病。
3、其他類:失眠、慢性腸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癥、遺尿等。
為了方便大家貼藥,暨南大學附屬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將于7月2日開始三伏天灸:
具體時間如下:
預伏:7月2日(周日)
初伏:7月12日(周三)
中伏:7月22日(周六)
間伏:8月1日(周二)
末伏:8月11日(周五)
(貼灸時間:上午8-12:00. 下午14:30-17:30)
地址:
天河院區:廣州市天河區棠德西路2號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海珠院區:廣州市海珠區聚德中路91,93號 復大門診
專家介紹
王學良:中醫科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碩士、博士學位,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工作2年。以主要完成人的身份參與了2項國家自然基金和1項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的研究,主持完成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對中醫經典理論尤其是《傷寒論》有較深入的研究,擅長運用經方治療感染、消化、神經系統等內科疾病。
專家介紹
高運樂:中醫科醫師
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南方醫科大學學士;從事中醫十余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運用中醫中藥結合針灸理療,治療內科雜病、老年慢性疾病、肩頸腰腿痛等癥。在治療頑固性頭痛、面癱、中風后遺癥、骨質增生、失眠、痛經、月經失調等方面的癥狀與疾病有獨到經驗。
專家介紹
陳平:中醫科 主治醫師
畢業于廣西中醫學院,從事中醫骨科20余年。具有較豐富的中醫臨床經驗。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骨關節損傷、各種軟組織損傷、頸腰疼痛及脊柱等相關疾病。
專家介紹
楊欽輝:中醫科 住院醫師
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中醫學專業。從事中醫門診工作多年,擅長運用中藥、針灸及推拿等方法治療頭痛、失眠、慢性胃炎、疲勞綜合癥、目標性痛經及月經不調、脊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等常見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