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包括結腸癌與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大腸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飲食、結腸息肉、慢性大腸炎、遺傳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為排便習慣與大便性狀改變、腹痛、腹部腫塊、直腸腫塊、進行性貧血、低熱,晚期可出現進行性消瘦、惡病質、黃疸和腹水等。大腸癌的治療關鍵在于早期發現與早期診斷,治療方法有外科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及支持治療。常見的護理問題題有:①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②疼痛;③知識缺乏;④自我形象紊亂。
【相關因素】
慢性消耗性疾病。血便。腸梗阻。
【主要表現】
進行性消瘦,體重減輕。皮膚、粘膜干燥,彈性減退。出現貧血癥狀或體征。
【護理目標】
獲得足夠的營養,病人體重維持在一定基礎水平。
【護理措施】
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
按醫囑補充液體和電解質,維持正常體液平衡。
必要時可用靜脈營養以保證熱量的攝入。
出血或貧血嚴重時,遵醫囑輸血。
囑病人多臥床休息或減少活動,以減少體力消耗。
監測體重、血紅蛋白、白蛋白等指標。
【重點評價】
病人的體重變化。皮膚、粘膜的濕度及彈性。
疼痛
【相關因素】
腫瘤糜爛、壞死與繼發感染。腸段蠕動增加。腸曲痙攣。腸梗阻。腹膜后轉移。
【主要表現】
右側大腸癌,表現為右腹鈍痛,或同時涉及右上腹、中上腹。
左側大腸癌常并發腸梗阻,有腹絞痛,伴有腹脹、腸鳴音亢進與腸型。
晚期常有腰骶部持續性疼痛。
【護理目標】
病人疼痛維持在最低限度。病人主訴疼痛減輕。
【護理措施】
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休養環境,保證病人充足的睡眠,以減輕病人疼痛。
觀察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及持續時間。
教會病人一些分散疼痛注意力的方法,如全身放松術,催眠術等。
遵醫囑使用止痛劑,如度冷丁等。
疼痛劇烈時及時報告醫生。
【重點評價】
病人疼痛是否減輕。應對方法是否有效。
知識缺乏
【相關因素】
新患疾病。缺乏信息來源。缺乏指導。
【主要表現】
病人對有關病情、治療、護理猜疑、多問,并尋找有關資料。
情緒不穩定、焦慮、憂心重重。
緊張、失眠。
【護理目標】
病人能描述疾病的病因與癥狀。
能描述治療與護理計劃的內容。
恢復正常睡眠型態。
【護理措施】
鼓勵病人對疾病及疾病的治療、護理計劃提問,傾聽其訴說,了解病人對疾病知識的認識程度。
與病人或家屬共同制定適宜的學習計劃,并按計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