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柔軟
穿透歲月的琴弦
演繹著溫暖的樂章
時隔九年時光
只想執(zhí)筆抒寫
這一刻的溫馨
用心凝聚的醫(yī)患詩篇

2010-04-25

2019-12-16
一場驅車500公里的相見,
揭開了一個14年前的故事

2019.12.16,晴空萬里。
雅加達,剛踏入這座城,卻有著別樣的熟悉感。達西的朋友來接見我,他模樣依舊,多了幾分沉穩(wěn)。達西向我聊起之前治療的患者。距上次相見算起來也有九年之久,不知如今他們情況如何?我心里多一份擔憂。
正在陷入沉思時,一聲聲略帶沙啞的呼喊聲:“徐院長,徐院長,我們來了,來了。”
回頭一看,是一對老夫妻,呼喊的人已兩鬢斑白,穿著紅衣白褲,身旁的夫人化著精致淡妝,身著淡金絲綢繡花裙,精神颯爽的,兩個人站在門口遠遠地向我揮手走著,答話著。
待他們走進看清模樣,我才想起這位患者,他姓黃,是一位高位食管癌患者,今年已79歲,14年前,由于癌在食管頸段,無法手術,四處求醫(yī)無果,通過新聞媒體報道,找到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yī)院印尼的辦事處,在劉正平醫(yī)生的檢查后,便送到復大腫瘤醫(yī)院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①冷凍治療

② 介入治療
記得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臉色蠟黃,清瘦,吞咽口水表情痛苦狀,每說一句話都顯得異常吃力。經(jīng)一系列的檢查,我聯(lián)系復大的醫(yī)療團隊為他制定治療方案,考慮到腫瘤處于位置的特殊性,在我院接受了光動力治療和介入治療,后來頸部轉移淋巴結做冷凍治療,腫瘤壞死后發(fā)生食管瘺,吃飯時米粒從瘺口漏出來。我們給他禁食,插鼻飼管灌注營養(yǎng)液,希望瘺自動愈合。但由于進食甚少,一個月下來,他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瘺口不僅沒有愈合,局部反而發(fā)生感染。當時檢查發(fā)現(xiàn)腫瘤基本消除,胃管鼻飼營養(yǎng)三個多月食管瘺照樣不能愈合。于是我們“反其道而行之”,拔掉胃管,鼓勵他進食,吃富營養(yǎng)的高蛋白食物,一個月后,瘺口明顯變小了。后來出院回印尼后,劉正平醫(yī)生經(jīng)常幫他拔除胃管,鼓勵他用口直接進食并每天多次傷口瘺管沖洗,慢慢瘺管閉合。在2010年,曾回訪看過之前治療的患者情況,他也在其中,當時恢復的情況良好。如今已十四年了,腫瘤再無復發(fā)。
一番寒暄后才得知黃先生特意驅車500公里趕赴這次的相見,我頓時心里一暖。
對患者,要有“兩真”

我邀黃先生進門時,還是不自覺的望向他的頸部。他好像有意察覺到我的眼神,所以用手指著左側頸部:“徐院長,就知道你擔心著,放心吧,這十幾年都很好,身體很健康。”這瞬間仿佛又回到了九年前的那次見面場景,我們相視而笑,仿佛時光靜止在這一刻。
時隔多年的相見,顯得異常珍貴。黃先生變得有點健談,與我聊起這些年他的往事, 看著曾經(jīng)病重的患者變得如此健朗,甚是欣慰。
再次回憶起當時救治的情景, 我很感慨。當時的他虛弱無助的眼神,因為腫瘤位置無法手術,因為食管瘺導致無法進食,病情加重,家屬擔憂的神情讓我心里的壓力很是沉重,但是作為一名醫(yī)生,不能輕易放棄每一位患者的生命。
對病人一定要以最真實的技術,盡一切力量,踏踏實實治病,時刻想著患者,想著家屬,以最真誠的服務,用心慰藉每一位患者及家屬才是醫(yī)護人員應盡的本分。
跨越九年的合影,
這是一段無法訴說的醫(yī)患之情

時光,磨平我們的棱角,增添了幾分柔和。這次的重逢,大家都異常高興,黃先生向我展示他孫女可愛的照片,表示很感謝復大延續(xù)他的生命,才可以看到孫女茁壯成長,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幸福。時間隨著一杯杯茶中流逝,我們心照不宣的按九年前的站姿合影留念。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望著他面色紅潤的臉開心說:“如今看著你們盡享天倫之樂,是我這名普通的從醫(yī)者最想看到的。”
臨別前,我從包中拿出我的書籍《與癌共存》和廣州小蠻腰的建筑標志物贈予黃先生,希望繼續(xù)傳播積極生活的態(tài)度。
歲月,是清澈的懷想,是不經(jīng)意畫在指間的守望,蘸滿了初冬的溫情,于平平仄仄的詩句中流浪;歲月,是開在眼眸間的花朵,只要加一點深情,加一點溫暖,就可以勾勒出幸福的模樣。醫(yī)患本身是同一戰(zhàn)線,共同的敵人就是疾病,以心換心,完全信任,才能達到最有效的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