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2019年1月公布的惡性腫瘤流行病學數據顯示,肝癌在我國的腫瘤發病率占到第5位,而在腫瘤死亡率中占到第2位。肝癌包括原發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原發性肝癌又分為肝細胞肝癌、肝膽管細胞癌和兩者混合,其中肝細胞肝癌占90%左右。
老胃病竟查出肝癌
蘇先生,廣東茂名化州人,是一名修車師傅。育有三個孩子,最大的也不過12歲,蘇先生腳有殘疾,干不了重活,妻子在2012年查出患直腸癌,手術后多次化療后身體也大不如從前。家里清貧,好在三個孩子都乖巧懂事,年年在校拿第一,這讓蘇先生夫妻倆深感欣慰,就這樣一家人過著簡單而快樂的生活。


2019年7月蘇先生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總以為是自己老胃病又犯了,一直按慢性胃病來治療,斷斷續續的吃藥癥狀無明顯好轉,心想著這都是老毛病咬咬牙挺過去就好了。2020年2月蘇先生開始出現吞咽困難,只能勉強喝粥水飽腹,直到病情加重后才前往當地醫院進行胃鏡檢查:胃鏡見大小1.2*2cm不規則隆起,病變累及賁門。超聲:食管下賁門壁增厚性病變,考慮胃底賁門癌聲像,肝臟多發局灶性病變。在當地醫生的建議下蘇先生前往廣州醫院進行胸腹部CT:考慮多中心型肝癌或肝癌伴肝內多發轉移,并雙肺多發轉移,下腔靜脈、肝右靜脈近段及雙側髂靜脈癌栓形成,肝臟腫瘤為16*12*10cm,診斷為原發性肝癌。

這張檢查報告無疑是讓原本一貧如洗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由于一直疏忽檢查,肝臟腫瘤增大到壓迫到胃導致他連水都喝不了。為治病四處求醫,可各大醫院醫生看到如此大的腫瘤都紛紛搖頭表示無法手術。在求醫過程中,蘇先生經歷了3次靜脈化療,這更是讓他處于進食困難,天天嘔吐的狀態,每天都過得生不如死。看看自己的現在樣子,想想各大醫院的表態他覺得無希望不如回家等死。家人覺得他是家里的頂梁柱,小孩還小表示不想放棄治療。親朋好友在聽說患癌的消息后都主動為他籌集治療費用,向眾籌平臺尋求幫助,打聽腫瘤相關治療的方法。一個在廣州腫瘤復大醫院工作的朋友親戚,聽聞他的情況后建議他前來看看。走投無路的蘇先生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決定前往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肝臟腫瘤由16公分縮小至10公分

2020年4月1日虛弱的蘇先生在家人攙扶下送往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看到他面色蒼白的樣子,復大工作人員為他快速辦理入院手續送至病房中。主管醫生王峰為他進行簡單的身體檢查,開了對應止痛藥以緩解他的病痛,隨后與家人探討他的病情和查看之前檢查的病例。為不耽誤蘇先生的病情,第二天蘇先生便開始做肝相關的檢查,其中肝中最重要的指標甲胎蛋白高達33018IU/ml(參考值0~5.8),看到這驚人的數值王峰醫生心里一沉,聯系復大醫療團隊開始商討治療方案,腫瘤專家看到如此大腫瘤的提出各種治療方案,經綜合評估后決定先采用微血管介入法治療對肝臟進行減瘤。

4月8日在DSA+MDCT影像技術的引導下介入科鐘小軍醫生為蘇先生進行第一次微血管介入治療,治療后蘇先生可以喝水,吃簡單的流食,睡眠轉好。

(第一次左肝)

(第一次右肝)
蘇先生進行第二次微血管介入治療后明顯感受自己的身體變得輕盈,可以進行簡單的飲食,精神狀態變好了。



在5月3日蘇先生的肝指標檢查中甲胎蛋白降為6671IU/ml(參考值0~5.8),隨后王峰醫生實時跟進蘇先生病情為他制定后續的治療方案,為他開對應的藥物治療;5月14日蘇先生的肝指標檢查中甲胎蛋白降為18.70U/ml(參考值0~5.8)。


5月18日是蘇先生進行第三次微血管介入治療,治療后蘇先生完全可以自理,飲食恢復正常,面色也慢慢紅潤起來,腫瘤從原來的16公分縮小至10公分,甲胎蛋白逐漸趨向正常,看到這樣的結果也讓醫生們深感很欣慰,連蘇先生也意想不到,前段時間自己還是生命瀕危的癌癥患者現在卻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他覺得這是上天給他最大的驚喜。
BLUESKY


6月4日蘇先生因復查再次入院檢查,CT檢查顯示腫瘤無明顯增長趨勢,王峰醫生表示按照蘇先生目前的病情接下來的治療方式是先將腫瘤繼續縮小至5公分以下再考慮進行冷凍微創治療。蘇先生回想從知道患癌到治癌五個月的時間感觸頗深,他說:“這幾次的治療讓我感到很慶幸,我來到廣州遇到了復大,我很感謝復大的醫護人員,他們是我的貴人,劫后余生的我一定會好好撐起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