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春夏秋冬,他們總穿著白大褂;不管貧窮富貴,他們都細心照顧;無論嚴寒酷暑,他們依舊堅守崗位。他們總是冒著生命的危險去拯救一個個生命垂危的患者,他們使人快樂,使人健康,他們便是最美的醫者。
因腹痛進院意外發現患“癌中之王”

45歲的許駿(化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南京人,談吐間帶著江南溫雅的氣息。他是一名忙碌的生意人,常年在國內外各地奔波,長期飲食、睡眠都處于無規律狀態。2020年1月22日許先生感到自己上腹部飽脹,他以為只是吃多消化不良并沒有在意。卻不知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4月底,許先生猜想自己的腸胃出問題,在當地醫院胃鏡檢查為淺表性胃炎,醫生開了一些簡單藥并回家。可是吃了一段時間許先生發現病情沒有得到好轉再次前往醫院做了更全面的檢查。
5月7日PET-CT檢查發現:胰腺體尾部增粗伴周圍滲出性改變,FDG高代謝,惡性腫瘤可能性大;左側腎上腺術后,左側腎上腺區不均質密度占位。為更進一步了解病情,隨后許先生在5月13日做了腹部、盆腔增強CT:胰腺體尾部惡性腫瘤伴左腎上腺受累,脾靜脈、腸系膜上靜脈及門脈主干受累可能性大;并在上海某醫院接受胰腺腫瘤穿刺活檢,病理顯示:胰腺低分化腺癌。

“那我還能活多久?”
“大概還能活半年或許一年吧?!边@些話讓許先生難以忘記,最初聽到診斷那瞬間他深感到絕望。為治病他輾轉南京、上海、北京等多家醫院求醫,在看到他病情及腎疾病既往病史都紛紛搖頭告知無法手術。
朋友在得知他患癌后都紛紛打電話發信息安慰他,同時為他尋找腫瘤相關治療的方法。一位老友打電話:“老許,你先別急,我表妹前些年患乳腺癌為保乳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做了微創手術,治療效果不錯,那邊還有比較多的新技術,你可以前去試試看?!痹S先生聽到這話,心里頓時暖暖的。經多方的了解和評估后,許先生選擇了朋友所推薦的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堅持“三不”原則,傳播復大正能量

2020年5月26日,抱著最后一線希望的他來到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的腫瘤門診進行相關咨詢,牛立志院長和文衛鋒主任耐心為他分析病情和講解微創治療的技術,面對許先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他們始終以溫和的語氣為他解答,許駿原本焦慮的心情慢慢平復下來了。
在疫情期間,復大熱心的工作人員協助許先生快速辦理一系列的入院手續,工作人員邊幫忙拿著行李邊介紹醫院每個樓層的情況,這讓許先生感到一絲溫暖。
經過多學科會診,復大醫療團隊為他制定納米刀治療方案。在住院第4天,牛立志院長及主管醫生李紅梅等人例行巡房來到許先生的病房看望許先生并為他科普納米刀相關知識,牛院長臨走前拍了拍許先生的肩膀說:“許先生,先安心住下了,什么也不用想,其他的我們來幫你想辦法。”這一句樸實的話語卻讓許先生倍受感動,也增加幾分抗癌的信心。



手術前一天,麻醉師方剛為明天手術前往許先生的病房進行術前訪視,臨走時許先生一直硬塞紅包給他。方醫生再三推搡后,許先生面色有點不悅表示這是一點心意,你不收的話我很為難??吹皆S先生態度堅決的樣子方醫生只好佯裝收下,秉承著復大一直以來堅守“三不”原則的優良傳統,方醫生以身作則將這燙手的紅包轉為許先生的住院費,與此同時牛院長也收到金額不菲的紅包也轉為許先生的住院費用。


6月2日上午10點,主刀醫生牛立志院長在全麻下為他進行納米刀消融手術,在CT和B超引導下進行腹腔鏡納米刀消融,納米刀消融技術是一種全新的腫瘤微創消融技術,其原理是利用電極探針產生的高壓電脈沖,使腫瘤細胞膜上發生不可逆納米級穿孔,破壞腫瘤細胞內外平衡,從而令腫瘤細胞凋亡。手術持續近兩個小時順利結束。


納米刀消融胰腺癌的過程極為復雜,難度較高,這對手術醫生團隊和醫院的綜合診療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牛立志院長領銜的納米刀治療團隊有著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緊跟國際治療新趨勢,在2015年7月15日完成全國首例納米刀胰腺癌治療,并出版國內第一本納米刀消融著作《腫瘤消融新技術——不可逆性電穿孔》。

手術后第一天,照顧他的護士拿著化驗單和住院賬單走進許先生的病房,便告訴他化驗結果顯示化驗淀粉酶正常了。許先生在看到賬單多了錢后詢問護士才知道醫院的“三不”原則,兩位醫生已將紅包的錢轉為住院費。這時許先生感慨道:“復大我真的沒有來錯,復大醫護人員讓我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我想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一下對他們的感謝,沒想到他們以另外一種方式回饋給我,這是一家好醫院。”
從事微創手術二十載,在無影燈下手持柳葉刀與癌癥奮戰的牛立志院長帶領著復大醫療團隊從“鬼門關口”拉回一個又一個深陷絕望的癌癥患者。每當有人詢問牛院長為什么會選擇挑戰最難攻克的疾病?他平靜的回答:“困難的事總得有人去做,醫生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