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確實是一段充滿驚奇的旅程,隨時可能出現驚喜與轉折。腫瘤病房的走廊中,也常常上演著比戲劇更加波折的生命奇跡。
眼前的阿平(化名),剃著個寸頭,神采奕奕,卻曾一度因腫瘤做好“辦后事”的準備。2021年,阿平發現乳房腫脹,并且能摸到腫塊,到當地醫院檢查提示為左乳浸潤性癌。

當地醫生建議阿平做手術,但是心生恐懼的她拒絕了,選擇了保守治療。可一年過去了,阿平的情況開始變得有點糟糕,連簡單的行走都受到影響。在家里人的勸說下,阿平才去醫院接受全身檢查,沒想到這一查,不僅左乳有腫瘤,全身上下大大小小多處都有轉移。
“當時醫生說無法手術,也沒有什么治療的意義了。”即使被下了“判決書”,阿平的家人還是不甘放棄,因為癌癥折磨得阿平幾乎睡不著覺,翻身都翻不了。家里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希望能找到法子幫助她減輕痛苦。
正因為家人的堅持,阿平的生命奇跡出現了——2022年年末接受內分泌治療后,腫瘤有所縮小,病情基本穩定,也逐漸恢復正常生活。
但好景不長,2024年8月阿平出現耐藥了。乳房表面開始長出一些小疙瘩,伴有疼痛感。當地醫生建議化療,但她拒絕了。“我不敢化療,好多人化著化著就沒有了。”阿平選擇繼續內分泌治療,但這次并沒有得到“幸運神的眷顧”,病情愈發嚴重——
- 整個乳房長滿了疙瘩,又有滲液又有味道;
- 整個人又虛弱又消瘦;
- 路都走不了,只能靠著輪椅;
- 睡也睡不著;
- ……
期間有好幾次,家里人擔心阿平熬不過來,忍痛做好了“辦后事”的準備。


“要不試試那個介入化療吧。”在了解到介入化療相較于傳統化療,副作用比較小后,2024年11月,阿平及家人來到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醫療六科就醫。對于家人來說,這次嘗試,有減輕阿平痛苦的希望;可對于阿平來說,接受治療能讓家人放心,但生活不能自理的她又不想拖累家里人,甚至覺得就這樣“拜拜”,也是一種解脫。
入院時,阿平乳腺上出現很多結節,考慮到腫瘤具有異質性和異型性,重新活檢提示為三陰性乳腺癌。為此,阿平接受介入治療。除了第一次副反應有點大,后面的情況越來越好。其中最直觀的就是乳房的皮膚從硬邦邦、疙疙瘩瘩逐漸變淡、結痂;影像資料也提示腫瘤較前縮小。

今年1月底,阿平左側手指末梢出現麻木,偶有關節酸痛,全身乏力,阿平再次進行病理會診,最終結果考慮為:左乳腺小細胞癌,這是個相對少見的癌癥。對此,李紅梅主任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選擇靜脈化療。
一聽要換成靜脈化療,阿平及家人還是忐忑不安,但當時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可以選擇,在醫護人員的開導下,還是接受了。出乎阿平意料,化療并沒有她想象中那么可怕。而且經過幾次治療,曾經出行只能依靠輪椅的她,現在可以跟家人一起去逛街、買菜做飯,一起去看廣州塔……這是她在生病后想都不敢想的情景。

第一次(2024年11月)入院時影像結果

2025年4月14日 影像結果
“我們曾做好了最壞打算,但現實卻不斷反轉,當然,我們喜歡這種反轉!”如今阿平與家人一同來復大診療,就如同度假一般,她們非常感謝復大醫護人員的專業與貼心,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不僅關注療效,還重視她的心理狀態。同時,因人而異,因癥施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也讓她非常滿意。目前,阿平的療效評估“PR”(部分緩解),后續仍以化療為主維持治療。

生命的戰場沒有注定潰敗的結局,黑暗隧道中總有人鑿出光的裂痕。無數曾被認為"沒有明天"的人,正用結痂的傷口托起朝陽,用顫抖的雙手栽種春天。或許前路仍有風雨,但希望永不熄滅;或許身軀仍有疼痛,但生命永遠值得奮戰。永不言棄,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