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這個詞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大家或多或少會聽過它的名字,但“淋巴結”具體怎么回事,為什么會腫大?是不是癌癥信號?哪個位置更危險?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淋巴結”的那些事。

一個健康人的體內大約有一百億個淋巴細胞在活動,淋巴細胞分為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兩者都來自于骨髓。T細胞形成于胸腺,它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外來侵襲物。而B細胞最重要的功能是生產各種各樣的抗體,就像隊伍里面的武器,以便讓我們抵御外來的入侵物。
正常情況下,我們有可能摸到淺表性淋巴結,但往往很小,直徑多在0.5cm以內,表面光滑、柔軟,亦無壓痛,是人體免疫系統的安全檢查站。當機體受外來抗原刺激后,信息傳遞給淋巴結,檢查站開始工作,造成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因內部細胞增生或腫瘤細胞浸潤而體積增大的現象,是臨床常見的體征。淋巴結腫大可見于任何年齡段人群,可見于多種疾病,有良性,亦有惡性。臨床上,引起淋巴結腫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類型:

絕大多數淺表淋巴結腫大仍以非特異性急/慢性炎癥、反應性增生和特異性感染為主。其中,以頭頸部器官的非特異性感染(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引流區淋巴結反應性增生最為常見。一般來說,腫瘤引起的淋巴結腫大只占少數,多數與炎癥相關。因此,當發現淋巴結腫大時切莫過于驚慌,可找專科醫生及時就醫。
淋巴腫大,疼比不疼強
在我們的常識里,沒有疼痛是好現象,但在淋巴結腫大這個事上,疼比不疼好。當身體局部發生炎癥或病變時,細菌、毒素等可經淋巴管擴散到淋巴結。為阻止病變擴散,淋巴結內的淋巴細胞會迅速增殖,導致腫大。
一般來講,淋巴結腫大伴有明顯疼痛,或摸起來活動度比較好時,大多是臨近組織或淋巴結自身,發生了急性炎癥。此時,淋巴結只是在短期內長大,隨著炎癥好轉,會逐漸變小。
如果淋巴結腫大不伴疼痛,活動度差,應警惕惡性病變的可能,盡早到醫院就診。

不同部位的淋巴結腫大提醒身體異常:GO
腋下:常見原因是乳房、上肢、肩背部出現炎癥。若淋巴結發生腫大的同時存在乳房腫塊,伴有乳房脹痛、皮膚褶皺或乳頭溢液等癥狀,要警惕是乳腺癌;

腹股溝:多由于下肢、下腹部、外陰部炎癥或泌尿生殖系統腫瘤引起。腹股溝是淋巴結分布較為密集的區域,腎臟、膀胱、子宮等泌尿、生殖系統發生腫瘤時,可能會發生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鎖骨:鎖骨上淋巴結較為表淺,腫瘤細胞沿淋巴循環轉移到此處時很容易被發現。左側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多見于胃癌、肝癌的淋巴結轉移;右側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可見于支氣管肺癌、食道癌的淋巴結轉移;

頜下:多與口腔、面頰部炎癥相關,在鼻、咽扁桃體等上呼吸道細菌感染以及結核、白喉、猩紅熱等疾病;

耳前:常由眼瞼、面頰、耳顳部發炎引起;

枕部:多見于頭皮疾病,也可見于風疹、麻疹等疾病;

腘窩:多由足部或小腿部位的皮膚炎癥引起。

相比而言,腋下、腹股溝、鎖骨這些部位發生淋巴結腫大更加危險,要引起注意。建議出現相關癥狀時及時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如何才能保護淋巴結?
遠離有害化學物質:盡量避免接觸殺蟲劑、除草劑;不要頻繁染發;房屋裝修后應充分通風再入住。
預防慢性感染:某些細菌、病毒感染是淋巴結異常的危險因素,如幽門螺桿菌、EB病毒、乙肝病毒等,要注意預防。
保持愉快心情,勞逸結合:不良情緒會影響多巴胺的分泌,使免疫細胞活躍度降低,生活中要學會緩解壓力,保持心情愉悅。
堅持鍛煉,規律作息:睡眠過程中人體的免疫系統較為活躍,血液中的免疫細胞數量明顯上升,有利于殺滅病菌、修復損傷。同時建議每周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的有氧運動。
避免接觸輻射:長時間接觸輻射容易誘發淋巴瘤,生活中要避免接觸輻射源。
不吸煙不喝酒,避免高脂飲食:吸煙、高脂飲食也會給淋巴帶來負擔,建議每天吃夠一斤蔬菜、半斤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