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8日
根據美國前總統拜登辦公室發布的一份聲明
拜登被確診患有惡性前列腺癌
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


相關話題也沖上了熱搜!




前列腺癌
老年男性高發
前列腺,這個位于膀胱下方和直腸前方的核桃大小的腺體,雖小卻至關重要。當前列腺細胞發生惡性增殖并失控生長時,便形成了前列腺癌。臨床上將前列腺癌分為局限性、局部進展性和轉移性三類。

在老年男性的健康領域,前列腺癌是個“隱匿殺手”。在歐美國家,它長期“霸占”男性實體惡性癌癥的首位,每年新發病例數居高不下;而在亞洲,雖說發病率相對較低,但近年來也在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
癥狀隱蔽
發現即晚期
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沒有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排尿異常,如尿頻、尿急、尿流變細、排尿困難等。這些癥狀雖然與前列腺增生相似,但持續存在或逐漸加重時,極有可能是前列腺癌的警示信號。不少患者出現一些早期癥狀時都認為“年齡大了,是這樣的”,或是感到羞于啟齒而未能及時就醫,這也導致不少患者“發現即晚期”。
目前最常用的篩查方法——檢測血液中的一種叫做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的物質。如果PSA>4ng/mL,就需要結合情況通過更多篩查幫助確診,如:直腸指檢、經直腸彩超檢查、穿刺活檢術等。國際及國內泌尿外科指南均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每1~2年應進行一次PSA檢查,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以提前到45歲。

科學分級
精準治療
關于前列腺癌的眾多說法里,有一條廣為流傳:前列腺癌是“懶癌”“惰性癌”,因此,不少人認為它“比較溫和、進展緩慢”,即使確診了也不積極治療,尤其是身體素質較差的老年患者——這種觀念不可取。
目前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的前列腺腺癌的分級方法是Gleason(格里森)評分系統。
- Gleason評分=主要結構類型(級別)+次要結構類型(級別)(2~10分);
- 其中,主要原發病變區分為1~5級,次要病變區也分為1~5級。
簡單來講,Gleason評分系統將前列腺癌從低到高分為5級,級別越高,危險性越大。診斷書顯示,拜登的Gleason評分為9分,這表明他的癌癥侵襲性很強。
盡管前列腺癌總體進展相對緩慢,但因其腫瘤細胞可分泌成骨因子,促進骨骼異常增生,所以前列腺癌轉移以骨骼為主。而一旦出現轉移,5年生存率將顯著下降。
如今,前列腺癌的治療越來越強調個體化,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病理分級和個人身體耐受能力來優選治療方案。針對早期前列腺癌的患者,可以通過全腺體治療如根治性手術或者是放療等手段,達到一個良好的治療效果甚至可以治愈。若腫瘤本身增長比較緩慢,部分低危高齡的患者,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主動監測。
如果腫瘤已經擴散到盆腔或者遠處器官,仍然可以通過聯合治療來延緩病情進展,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其中,內分泌治療常作為前列腺癌根治術后或晚期前列腺癌的輔助治療。對內分泌治療不敏感的患者,還有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為前列腺癌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此外,由于局灶治療可以在有效控制腫瘤的基礎上具有更微創、更精準、保留功能的優勢,人們越來越關注該技術,被認為是非常有前景的前列腺癌癥治療方案。如——
- 2015年Zuber等報道對169例早期前列腺癌行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治療后 5年生化失敗率為7%,急性直腸炎發生率20% ,尿失禁發生率約35%;
- 研究顯示,對低/中危局限性前列腺癌,冷凍消融與根治術治療效果相當,且冷凍療法可降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痛感,應用更為廣泛;
- 不可逆電穿孔技術,其原理基于“非熱效應”,該技術集功能保護、安全性等優勢于一體。有研究顯示,不可逆電穿孔治療局限性前列腺癌后消融區域復發率為2.7%~9.8%,3年無失敗生存率為96.75%,無轉移生存率為99%,總生存率為100%。
無論選擇哪種治療方法,都需要聽取專業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給出的建議。
前列腺癌雖兇險
但通過健康生活方式
及時篩查和科學治療
我們能降低發病率
提高生存率
為男性健康
行動起來
打贏 “生命腺” 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