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腫瘤非常罕見,原發性良性心包腫瘤有脂肪瘤、分葉狀纖維性息肉、血管瘤和畸胎瘤。原發性惡性包腫瘤為間皮細胞瘤和肉瘤,分布廣泛,常浸潤組織。繼發性腫瘤,直接從胸腔內擴散累及心包,最常見的是支氣管肺癌和乳房癌。
病因
心包原發性腫瘤可能從胚胎殘余發展而來,包括畸胎瘤(最常見)、心包囊腫、脂肪瘤、血管瘤、平滑肌纖維瘤等良性腫瘤。心包繼發腫瘤遠較原發性腫瘤多見。其中以體內諸器官惡性腫瘤轉移到心包為常見,如乳腺癌、阿杰金氏病、白血病和惡性黑色素瘤等;惡性腫瘤直接蔓延到心包,常見為支氣管肺癌、乳腺癌、縱隔惡性腫瘤(精源細胞瘤、胚胎原性癌、嗜鉻細胞瘤等)。
臨床表現
早期無癥狀,晚期癥狀有胸部疼痛、發熱、干咳和氣急。體征上,較早期有心包摩擦音,以后心包滲液,出現心包填塞。癥狀有頸靜脈怒張、脈壓減小、心音減弱、肝腫大,病情迅速加重。
檢查
1.X線檢查
心影形態變化、心影擴大、心包積液、胸膜腔少量積液,畸胎瘤可見心包鈣化區。
2.彩聲多普勒超心動圖檢查
可顯示突出于心包的腫塊和心包積液。
3.CT檢查
可提示部分腫瘤的部位和性質如心包囊腫①2/3位于右前心膈角,位于在膈肌上;②典型的淚滴狀”伏在心包旁,邊緣光滑銳利。③囊壁薄,大部分含純清液體。CT值0~20HU。又如心包間皮瘤:①心包不規則增厚,前緣可見類結節樣組織肺物。②心包內大量積液,并雙側胸腔積液,右冠狀動脈鈣化。
4.心血管造影檢查
在診斷十分困難時,可顯示心外壓迫區。
診斷
1.心包滲液,特別是血性滲液。
2.心影輪廓異常,局部有塊影突出。
3.無原因的心包填塞癥狀。
4.不可解釋的胸痛,頸靜脈怒張
可靠的診斷為抽出液體內找以腫瘤細胞。其次為心包穿刺后注入CO2氣體對比造影片可見心包內腫塊突入心包腔。x線檢查顯示心影擴大,心包有積液,心包上有塊影。超聲心動圖可顯示心包積液或實質塊影。心包原發性腫瘤可能從胚胎殘余發展而來,包括畸胎瘤(最常見)、心包囊腫、脂肪瘤、血管瘤、平滑肌纖維瘤等良性腫瘤。心包繼發腫瘤遠較原發性腫瘤多見。其中以體內諸器官惡性腫瘤轉移到心包為常見,如乳腺癌、阿杰金氏病、白血病和惡性黑色素瘤等;惡性腫瘤直接蔓延到心包,常見為支氣管肺癌、乳腺癌、縱隔惡性腫瘤(精源細胞瘤、胚胎原性癌、嗜鉻細胞瘤等)。
根據反復發作心包滲液特別是血性滲液而缺乏炎癥性病變的病史和癥狀,X-線檢查心影輪廓異常,局部呈不規則的突出或結節狀,結合心臟超聲檢查一般可作出診斷。如心包穿刺液中檢出腫瘤細胞則可確診。身體其他部位有原發腫瘤而伴發心包滲液癥狀者應考慮繼發性心包腫瘤。
治療
良性腫瘤,早期手術切除,晚期和心臟大血管粘連,使手術切除困難,或不能全部切除。
1.心包腫瘤摘除術
全麻下,仰臥位,根據腫瘤部位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左前胸經肋間切口或右前肋間切口(必要時據情可摘除1~2根助軟骨、切斷縫扎乳內消息脈)。露好心包腫瘤、盡量徹底摘除,妥當止血,心包缺損部分不必強行修復,擴大心包切口防止心臟疝出。嗣后施行縱隔或胸腔引流。摘除標本送病理病因臨床診斷檢查。
2.心包引流術
對晚期或無法腫瘤手術切病例,又伴心包積液時,為了減輕心臟受壓,可作減狀心包引流術,同時取活檢組織送病理病因臨床診斷檢查,采用劍突下心包引流為宜。
3.放射特點療法
根據心包腫瘤的病理病因臨床診斷檢查診斷,對放射線敏感的病例,作深部X線、鈷60或直線加速器等放射治療。可減輕癥狀。以上皮癌腫瘤細胞和淋巴癌腫瘤細胞綜合療效較好。
4.化學治療
根據癌腫瘤細胞種別采用相應放化療中醫藥,實行同步間歇放化療計劃,需注意事項放化療中醫藥對造血系統的克制題目;應在支撐特點療法下作放化療;并配合免疫治療。總之,需采用回納治療,綜合療效為好。
5.微創治療
如氬氦刀冷凍治療、微血管介入治療的局部治療與綜合免疫療法的全身治療相結合,在身體不受創的情況下治療或抑制腫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