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放心旅游,吃好睡好,定期復查就行啦。”當再次得到腫瘤無復發轉移的預期結果,Warin(化名)還是很激動,因為她已經患癌將近十年。

Warin,來自泰國。從小到大順風順水的她,靠自己努力擁有房子、車子以及想要的一切后,一紙宮頸惡性腫瘤的診斷書,如晴天霹靂般打破了她原本平靜的生活。
2016年4月初,Warin出現陰道異常出血,起初她以為是月經,但當一個月內第二次出現類似癥狀時,她意識到情況不對,立即前往當地醫院就診,醫生告訴她是宮頸癌。

患癌等于死亡,這是Warin對于癌癥的認知。她和愛人遍訪泰國多家醫院,花了不少錢,但每次不僅不清楚具體的治療方案,還需等待數月才能開始治療,讓她心焦神慮。
后來,她了解到曾有一位72歲女性也因宮頸癌在泰國花費大量金錢,放療100多次,卻得到半年生存期的“判決”,最終在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重獲新生。Warin立馬到復大泰國辦事處咨詢問診。
“醫生說我還沒出現轉移,治療的機會很大。”對Warin來說,去哪里治療不重要,哪怕是翻山越嶺,能保住命最重要。2016年4月底,Warin來到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醫療三科就診。

Warin初到中國時,由于語言不通以及對病情的擔憂,內心忐忑不安。為了讓她感受到我院醫護人員的關懷,醫院專門安排了翻譯人員,使用她熟悉的泰語進行溝通,并迅速檢查了她的身體情況,詳細了解她的病情和過往健康狀況,并向她傳達下一步的治療計劃,同時安撫她及其家人的焦慮情緒。
“宮頸口有小菜花狀改變,宮頸左側后壁軟組織腫塊隆起,大小約3.1cm×3.2cm。”經過多學科專家討論和評估后,最終決定采用TC化療方案,并同步聯合放療。而這個個體化方案,也讓Warin受益匪淺——
- 治療后,未再出現陰道異常出血;
- 放化療兩個月后復查,提示宮頸病灶較前繼續縮小;
- 放化療半年后復查,提示病灶繼續縮小至1.2cm×0.9cm;
- 放化療一年后復查,原宮頸腫物已顯示不清,子宮及附件未見明顯占位;
- 期間Warin還接受了如三氧自體血免疫治療,增強身體免疫力,防止腫瘤復發;
- ……
Warin的復查頻率也從一個月一次、三個月一次、半年一次、一年一次。目前,根據超聲、CT檢查結果,Warin病情穩定,未見腫瘤復發跡象。

“沒有人覺得我是個癌癥患者。”相比其他在泰國化療的癌友:頭禿、消瘦、發黑、皮包骨……她覺得自己很幸運,幾乎沒有明顯的副作用和并發癥,她調侃道:“我依然美麗,治療并沒有讓我變成‘鬼’一樣。”
此次返院,一方面是想復查,另一方面是想回來見見復大這群家人。出院之際,Warin雙掌合十,微微鞠躬,不斷用泰語“卡坤卡”(謝謝)向主管醫生和護士表達感謝,并送上了飽含著滿滿情意的感謝信。

“當初在泰國與我一起治療的癌友,十個已經有八九個不在了。”Warin對復大團隊心懷感激,正因為有這個醫療團隊,讓她重煥光彩,在過去近十年里過上了如常人般的生活,盡享美食與旅游樂趣。她也感到幸運能遇到復大的醫護人員,她們的耐心、熱心和用心,讓她在中國像在自己家一樣安心。盡管語言不通,但心是相通的。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一句無國界、跨時空的銘言,流傳在醫者的從醫路上。在復大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患者之間相互鼓勵,醫患之間雙向治愈,醫護之間攜手并進,以真心換真心,溫暖了你我,點亮了春夏秋冬。尤其是對于就醫困難的他國患者,為患者提供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踐行醫者仁心的大愛精神,顯得更加重要。
你以為的姨媽“亂來”, 沒想到是宮頸癌!
宮頸癌會發出以下這些“警報”:
①陰道出血
早期接觸性出血,主要在性生活過程中,或是婦科檢查過程中及便后。
中晚期不規則陰道流血,指在非經期出血,年輕患者也可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量增多;老年患者常為絕經后不規則陰道流血。
②陰道分泌物增多
大多數宮頸癌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陰道分泌物增多,典型的癥狀表現為血性、稀薄如水樣或米泔狀,或有腥臭。
隨著病情發展,晚期癥狀還可出現尿頻、尿急、便秘、下肢腫痛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