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南方日報)

南方日報訊(記者/朱曉楓、實習生/蔣瑞璇)“只要國家需要,我們一直在!”去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廣州復大醫療有限公司復大腫瘤醫院(以下簡稱“廣州復大腫瘤醫院”)主動作為,“請戰”馳援湖北。通知發出后,該院幾小時內就有99名醫護人員報名并遞交“請戰書”。今年,廣州出現本地新冠肺炎疫情,該院多名醫護人員“火線集合”,組成核酸采樣醫療服務隊,支援廣州荔灣區、海珠區等開展社區大規模核酸檢測。

6月10日,廣州復大腫瘤醫院20多名醫護人員支援海珠區核酸采樣工作。
在抗疫一線,中共廣州復大醫療有限公司復大腫瘤醫院委員會通過黨建引領凝聚全院職工力量,積極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展現民營醫院的責任和擔當。近日,中共廣州復大醫療有限公司復大腫瘤醫院委員會獲評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防護服下的勒痕與笑容
5月的廣州驕陽似火,面對30多攝氏度的高溫天氣,支援社區核酸檢測的醫護人員“全副武裝”,穿著嚴密無縫的防護服,幾分鐘便汗如雨下。
在厚厚的防護服下,是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黨員醫護們的汗水和付出。完成當天核酸采集任務,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大家的臉上都有口罩、面屏勒出的勒痕,也有舒心的笑容。



在此次廣州本土疫情中,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黨委先后派出54批次,共計529人次的醫護人員支援社區抗疫,開展核酸檢測。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線,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全體職工同心同德,展現了民營醫院的責任擔當,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護人員的奉獻精神。
在2020年第三批廣東援助荊州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醫療隊中,也有來自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的身影。在該院近百名自愿報名馳援的名單中,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篩選出綜合素質優秀的護理人員,由黨員李書英任組長,帶領吳夢婷、楊召琴馳援荊州。

有著10年豐富ICU臨床經驗的李書英,帶領該院護理小組在洪湖人民醫院支援重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李書英每天進入病房的第一件事,就是逐一查看病房住院患者的身體狀況,并做好詳細記錄,時刻注意病人情緒等等。有一次,一個高齡且危重的患者突然發生頻繁的抽搐,李書英立即跑到患者床邊進行搶救,患者病情終于平穩下來。
重癥患者里有不少高齡老人,李書英不但在護理上細心,在生活照料上也充滿耐心。有一位年邁的奶奶進食很慢,李書英于是將煎蛋分成許多小塊,一口一口地喂她,直到奶奶吃飽為止。
因為隔著面罩、護目鏡和N95口罩,實在透不過氣,護理小組說話主要靠“喊”。工作一圈下來,護士們里面兩層衣服早已浸濕,嗓子也啞了。但她們說,看到患者的回應和笑容,覺得一切都值得。
致力社會公益事業
這不是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的醫護人員第一次逆行“出征”了。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該院派出了全國第一支民營醫院黨員醫療隊,奔赴前線抗震救災。
副院長穆峰回憶,當時赴汶川途中路程艱險,醫療隊員到達災區后救護隊主要負責給當地受災群眾看病,并同時進行心理輔導,叮囑他們按時服藥。這些救援經歷,也為后來抗擊新冠疫情提供了寶貴經驗。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傳承“擔當在肩、熱心公益”的醫院文化,長期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承擔社會責任。據該院官網發布的數據,該院在社會各項公益活動中捐款達1600多萬元。其中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贈價值950萬元的藥品和設備,汶川人民醫院主要大型設備均由該院捐贈;2013年4月,該院為抗擊雅安地震再次捐款500多萬元,用于災區重建。
在日常的醫療救治上,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運用了不少新技術,為患者解除病痛;在職工黨員的日常學習教育中,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多次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持續增強向心力與凝聚力。

6月12日,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牛立志帶領醫療創新團隊攻克技術難關,為患者進行手術。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黨委書記劉建國表示,獲評“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是對醫院黨建工作的高度評價與肯定。今后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還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為醫療衛生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