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標準的成年人
誰還沒體會過腰痛呢?


腰疼,卻確診腎癌
30歲的小張(化名),雖然年紀輕輕,可腰實在不行。兩年前,小張因右側腰痛到當地醫院就診。沒想到,一查卻查出雙腎有腫塊!活檢提示為:FH缺陷型腎細胞癌。
FH缺陷型腎細胞癌是202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新定義的一種罕見病理亞型的腎癌,該病具有遺傳性及很強的侵襲性,且病程兇險,預后很差。雖然罕見,但小張并不陌生,因為母親也患有同一種癌癥。
小張在當地接受了靶免治療以及右腎部分切除術。可2024年11月復查提示左腎中上極偏背側占位,后腹膜多發腫大淋巴結,考慮轉移可能。為了進一步診療,今年小張來到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就醫。

冷凍,保護腎功能
“左腎中上極腫塊仍有活性,但不適合手術切除。”醫療五科劉樹鵬主任以及泌尿外科鄧波醫生結合小張的檢查結果向他解釋道:雖然是遺傳性腎癌,且手術仍是首選治療手段,但右腎已經部分切除,左腎若再接受手術切除,后續可能面臨長期透析的風險。
為此,經過MDT評估后,小張接受了左腎惡性腫瘤冷凍消融術,在控制腫瘤進展的同時,盡可能保全殘余的腎功能。相較于傳統治療,冷凍消融術具有對正常腎組織損傷較小,可保留較多正常腎單位,且并發癥少、療效確切等優點。


對于高齡、身體一般情況差、存在多種合并癥、伴有腎功能不全、雙側腎癌、孤立腎腎癌以及遺傳性腎癌等患者,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術后經抗感染、堿化尿液、中藥抗腫瘤、補液等支持對癥處理,小張恢復不錯,無血尿、無尿頻尿急尿痛,腰部脹痛有所緩解,后續將接受靶免治療。
健康小貼士:“腎”重其事
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腎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承擔著“趨利避害”的作用:能夠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及某些廢物、毒物,同時經過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質。它是名副其實的“幕后英雄”,是維持人體內環境穩定的核心“過濾器”。但你的腎臟還OK嗎?

腎臟和其他大多數器官一樣,也不能避免遭受癌細胞的侵襲。國家癌癥中心2022年統計顯示,腎癌在我國泌尿生殖系統腫瘤中發病率為第二位,僅次于膀胱癌,發病率以年均3.9%的速度攀升,成為威脅都市人群的新型健康殺手。
這個沉默的殺手展現出鮮明的性別偏好: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2.3倍,這與吸煙、職業暴露等危險因素密切相關。但值得警惕的是,女性患者占比正以每年1.2%的速度上升,可能與現代生活方式變遷有關。
腎癌的可怕之處在于,早期通常沒有任何癥狀。很多患者是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做影像學檢查時偶然發現的。當腎癌發展到一定階段,可能會出現以下癥狀:
- 血尿:尿液呈紅色或棕色;
- 腰痛:持續性的腰部疼痛;
- 腹部腫塊:可以在腹部摸到腫塊;
- 副瘤綜合征:包括高血壓、體重減輕、發熱、貧血和食欲不振等;
如果出現這些癥狀,尤其是血尿和腰痛,一定要及時就醫,盡早排查腎癌的可能性。
小張屬于遺傳性腎癌,約占腎癌的5%~8%。《CSCO腎癌診療指南2020》中提出:對于發病年齡≤45歲且腎臟病變為雙側、多灶性以及腎癌家族史的患者,推薦進行遺傳學方面的基因檢測。這樣也可以明確該類患者的病理類型,指導相應治療,并結合遺傳咨詢以評估直系親屬的患病風險。
此外,若體檢發現腎囊腫,可以通過B超或者CT平掃的影像學特征做出診斷,通常采用Bosniak分類法進行分類,診斷為I、II類的腎囊腫通常為良性的,無需進一步治療,只需要每年定期復查B超,診斷為IIF、III、IV類的腎囊腫有癌變可能,應進一步檢查評估。如小張的左腎上級囊腫為Bosniak IIF,需要隨訪觀察是否有惡性變化。